奇书网

奇书网>室内乐中国作品 > 第十一讲 勃拉姆斯上望向古典时代的浪漫主义大师(第1页)

第十一讲 勃拉姆斯上望向古典时代的浪漫主义大师(第1页)

第十一讲勃拉姆斯(上)——望向古典时代的浪漫主义大师

勃拉姆斯出生在小地方,从小就系统地研习音乐和乐器,其后凭借其个人努力,最终成为维也纳音乐生活的领军人物。这其中离不开舒曼对他的大力提携与鼓吹,勃拉姆斯的命运也与舒曼家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将对于克拉拉的倾慕隐忍心中,并在舒曼去世后将情感完全深埋在音乐中。他在弦乐六重奏这一形式中继续着前辈大师们的弦乐室内乐的探索。其C小调钢琴四重奏及F小调钢琴五重奏则可看做是鲜明的自我写照……勃拉姆斯的创作带有时代深刻的印记,其作品流连于古典和浪漫风格之间,而形式结构永远处于主导地位,鲜有过火的情绪表达,即使是最优美的旋律也完全归于平衡和克制。

※勃拉姆斯的作品永远有着精湛的形式和精美的结构,他的每部作品都精雕细琢,并不断修改,臻于完美(图为希施金的画作《林间空地》)

※勃拉姆斯是形式结构的大师,音乐中蕴涵着深厚的哲理和智慧,他是德奥传统的化身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同巴赫(J。S。Bach)和贝多芬(Beethoven)一起被称做“3B”。这3位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代表了西方音乐历史上最为雄奇的巅峰。他们都是形式结构的大师,并且音乐中都蕴涵着深厚的哲理和智慧,以及绝对的理性与丰满的人性。他们是德奥传统的化身,都是无畏的探索者和集大成者。勃拉姆斯是其中的最末一位。

他的经历就像许多前辈的复制:出生在小地方,父亲是音乐家,从小就系统地研习音乐,学习乐器……其后凭借其音乐和个人努力,在维也纳扎下根来,并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大师。是的,他就是这些前仆后继来到维也纳碰运气的青年音乐家中的一位……他最后成为维也纳音乐生活的领军人物。

※小提琴家约阿希姆

1853年9月的一天,年仅20的勃拉姆斯,怀揣一封小提琴家约阿希姆[1]的推荐信,敲开了舒曼的门。因为事前并未预约,舒曼并未在家,由舒曼的夫人接待了这位年轻人,推荐信被留下。愈发不安的勃拉姆斯匆匆告辞,几乎要放弃。这位来自小地方,母亲是缝纫女工的孩子,尤其自卑,这一心理甚至在他功成名就,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时,仍然不时窜出来捣乱,特别是在遇到上流社会的贵妇小姐们时,他几乎无法言语。

第二天,在约定的时间之前,他勉强说服自己再去试试……一名中年人为他打开大门,引他入内,他紧张地做着自我介绍,几乎无法成句……中年人和蔼地说:“欢迎你,我的孩子,我弹过你的作品,约阿希姆经常向我提到你,很抱歉昨天让你白跑一趟。你今天为我带来些什么呢?来让我听听吧!”

年轻的勃拉姆斯好久说不出来话,是的,紧张、兴奋、愕然……那就是舒曼本人!虽然衣着整洁而体面,那张胡髭刮得干干静静的脸上却满是疲惫,灰暗的脸色、深陷的眼眶,浑浊的眼睛里充满血丝,只有那眼神透出燃烧的热情和智慧的光芒……但其中还有一丝令人不安的惊恐。这就是勇敢的大卫么?这就是那个用笔战斗,用音乐呐喊的舒曼么?

※中年时的克拉拉·舒曼

早在十几年前,舒曼就开始显现出精神病的征兆,这一病魇系来自于他的家族遗传。随着舒曼的事业进行,越来越繁重的工作使得他的症状逐渐加剧,特别是3年前开始,越来越明显和频繁,他开始出现幻听,他无法忍受噪音和尖厉的声响……昨天还吵吵嚷嚷的孩子们今天出奇得安静,也许被克拉拉带去散步了,或是安排他们阅读。

勃拉姆斯正当年少,风华正茂,一头金发、炯炯有神的眼睛。此时此刻却异常拘谨,略带哆嗦地坐在钢琴前,他的动作是那么轻和羞怯,他甚至想转身就离开这个地方……但是第一个音弹下后,他便开始了全身心地投入,一曲又一曲,舒曼没有打断他,并且不断鼓励着。当他决定停下来的时候,发现舒曼疲惫的脸上浮现着微笑和奇异的光彩,克拉拉也不知何时坐在他后面,入神地听着。勃拉姆斯更加紧张和窘迫了,他知道坐在他身后的,一位也许是欧洲最好的作曲家,另一位则是誉满乐界的钢琴大师。

※舒曼的晚期生活痛苦而纠结,但他把勃拉姆斯看做音乐的希望

随后,他几乎不能相信他是如此的幸运。舒曼对他大加赞赏,并且约他来家里住上一段日子。事实上,舒曼对这位年轻人的喜爱胜过他口中的称赞。他在《新音乐》上向整个欧洲郑重介绍勃拉姆斯,并以不可思议的口吻称赞这位“能完美表达这个时代”的晚辈,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并且断言他将是整个欧洲音乐的希望。

不止如此,在舒曼心中,一直盼望出现另一个贝多芬,重振乐坛,领导音乐家们涤**污浊和腐朽的乐界糟粕。特别是他那毫无希望的精神疾病几乎拖垮了他。舒曼隐约觉得已经无法继续他自己青年时代的理想,并且为之呐喊和征战了。而今天坐在他面前演奏的这位青年才俊,就好像上帝派到他面前来的,是的,他的音乐令舒曼大吃一惊、赞叹不已,毫无疑问,他就是那个“蒙选之人[2]”。

尽管勃拉姆斯最终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打拼和音乐创作走向神坛,但若没有舒曼对他的大力提携与鼓吹,这一过程可能要延长10年、20年,甚至有可能像很多大师那样,在其逝后许久才被世人所发现。从此以后,勃拉姆斯的命运便与舒曼家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半年后,舒曼精神崩溃,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两年后,他终于不再受折磨,离开了人世。勃拉姆斯对这个家庭有着复杂的情感,有对恩师舒曼的敬仰、爱戴,对克拉拉的倾慕和隐忍。他一直陪伴着这个家庭,帮助打点家务,照顾和教育孩子们,张罗舒曼在疯人院的杂事……直到大师的离去。他也悄悄离开,维护了舒曼和克拉拉的声誉,并在此后将情感完全隐伏在音乐中。

※贝多芬已经将交响乐创作推入到如此完美的境地,因此包括勃拉姆斯在内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都担心在贝多芬后进行交响曲创作会成为难以完成的任务

他的人如音乐。他与身边的浪漫主义音乐家都不同,若不是他创作的那些可亲可爱的艺术歌曲,完全可以把他归入到古典主义的范畴,甚至贝多芬后期作品都比他走得更远。他的作品,似乎形式结构永远处于主导地位,情感的表达永远服从于形式的精湛和结构的精美,鲜有过火的情绪表达,即使是最优美的旋律也完全归于平衡和克制。

虽然勃拉姆斯64岁去世,在世比舒伯特的一倍还多。但他并不是一位下笔如飞的作曲家,他的每部作品都精雕细琢,并不断修改,臻于完美。对于莫扎特或是海顿这样的作曲家来说,即使把他们的作品中的室内乐部分拿掉,也丝毫不会撼动他们的地位。但勃拉姆斯的作品清单中,室内乐拥有绝对的比重。部分原因是因为,贝多芬已经将交响乐创作带入到如此完美的境地,因此包括勃拉姆斯在内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都暗自抱怨,担心在贝多芬后进行交响曲创作会成为难以完成的任务。他的第一交响曲完稿于他43岁之时,在此之前,可以理解为:他的创作重心不得不以室内乐为重心。本讲提到的作品,基本都是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之前创作的。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四合院捡漏
梦的边缘看雪苟在四合院捡漏
...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