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特殊节目的领头人(鼓头、抬泥像者)
6)仪式的主持人、宣布人及其他特殊角色(本村中心人物、外地人、村落中特殊地位的说话人,当地行政领导)
③预定实践的节目
1)预定参加的人
2)实际参加的人(是否事先有召集人员的范围?如何召集人员?有何争论?——比如:每个人都“能”参加,其实只有男人参加)
3)核对节目表与访谈过程的记录,发现问题:
A。娱人活动B。娱神活动C。宗教仪式D。对外来人的认知和分类E。对不同村落群体的认知与认同方式F。特殊餐会
4)特许权的分配
A。临时特许权B。为本仪式开设的永久性事业C。交通特许权D。收取馈赠特许权E。享受特许权者:个人或团体
5)经费及来源
A。经费来源与筹集方式B。支出项目
6)私人装饰与公共装饰
A。谁负责B。装饰内容C。在何时、何地、用什么办法、祈祷词
7)社会控制
A。正式的社会控制(兵种或警种、属于哪一级,本地或外调、明显或隐蔽、严格或松散、穿制服或佩带武器、手机)
B。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成年人对小孩,特殊群体对喧哗的个人,或对恶行、对规范外的行为和言语)
8)旁观者
A。一般围观群众的组成(年轻人或老年人,单独来或携带家人,三五人扎堆或成群结队)B。外村的来访者C。外地观光客D。以前住本村现在赶回来的人E。对仪式漠不关心的人F。群体与个人之间的互动(本村人与观光客的互动,本村人与邻村人的互动,以类分群而明显聚集一旁者的态度)
9)衣着
A。不同衣着的旁观者B。参与者的着装C。不寻常的服饰
10)计划外事件
11)一般人的印象(有趣、热闹、拖得太长、有组织或混乱?其他**)
12)其他评论
④仪式过程及行为构成(人、事、时、地、物)
1)聚会平面图(简图)——标出仪式场、方向、游行路线
2)仪式场平面图(内外坛平面图)——标出方位
3)准备工作
4)仪式过程与节目结构
5)仪式所用器具
6)对本仪式及其信仰的访谈与描述
7)后续节目
⑤表演班社(其他组织)
1)表演班社沿革
2)节目组成(前场、后场,文场、武场)
3)法器、神明画(泥像、符、戏箱)
4)祭祀诸神
A。神的名称及对其的描述B。对旧神的神圣化(开光、点眼、披袍)C。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