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电子书 > 第三节 社会学的流派(第2页)

第三节 社会学的流派(第2页)

有的中国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维护建设性形态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有不同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应具有下述特点:①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这一点决定着社会学本身的框架、学科地位及它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角度。②以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这一点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的根本区别。③以中国的基本国情,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的实践为立足点,并且尊重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它是否具有中国特色,主要由此决定。④具有开放性。它参考苏联社会学的经验和教训,汲取其成果。实事求是地、有分析、有鉴别地汲取西方社会学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东西,汲取现代科学发展的相关成果。⑤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重视经验的研究,又重视理论的研究;既重视宏观的研究,又重视微观的研究。

在中国学术界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是一门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研究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社会管理、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有的中国学者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现实的人为其社会学分析的逻辑起点,以社会经济形态为其基本的社会分析模型,以唯物史观为其主要的社会分析工具,以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为其社会分析的对象,并认为这构成了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基本思路。

二、实证主义社会学

实证主义社会学(positivisticsociology)是社会学主要派别之一。19世纪上半叶,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根据实证哲学思想体系建立,20世纪在世界广泛流行。

1。理论和方法论特征

实证主义社会学是在西欧启蒙运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重大科学发现为代表的发达的自然科学,以及法国的政治大革命和日益高涨的社会改良运动等背景下产生的。受19世纪初特殊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乃至宗教等氛围的影响,实证主义社会学在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出如下特征: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③在探讨“物”的规律时,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后,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⑤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反对个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作用。⑦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畛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2。发展历程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前两个时期通常被看作是实证主义社会学发展的古典阶段。

(1)第一个时期始自19世纪上半叶,与社会学的初创阶段相吻合。其理论创始人是孔德、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比利时社会学家凯特莱和法国社会学家勒普累等。此阶段虽然确立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般宗旨,但还存在两大缺陷:①社会学理论还残存着思辨哲学的成分;②理论研究和经验探讨相互分离。孔德和斯宾塞致力于构筑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凯特莱和勒普累等人则偏重于经验研究的方法和具体的社会调查。

(2)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为实证主义社会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也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鼎盛期。法国的迪尔凯姆和意大利的帕雷托对以往社会学进行了综合,把实证主义社会学推向了高峰。迪尔凯姆在提出“社会事实”概念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社会研究的实证规则。他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进而揭示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形态学”(即结构)的、功能的和因果的关系,由此把社会学的唯实论发展成为把社会看作高于个人的社会决定论。迪尔凯姆还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经验研究密切结合起来。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种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进行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帕雷托对逻辑与非逻辑行动的分类,对动态平衡的阐述以及精英循环的看法,使实证主义社会学更加丰富和完善。

(3)继帕雷托之后,实证主义社会学结束了古典阶段,开始向新实证主义社会学阶段演变。与古典实证主义社会学相比较,新实证主义社会学有以下特点:①新实证主义社会学摒弃了古典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些粗俗看法,不再把自然科学及其方法看作是社会学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把它们视为社会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新实证主义社会学依然保持着自然主义的风格,但社会有机体论的基本观点已逐渐演变成现代的结构功能主义,机械论则演变为行为主义的理论。③在强调经验材料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始重视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力图使社会学的研究通过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化等手段,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进而将社会学的理论概念同经验的操作概念联系在一起,实现理论知识体系和逻辑—方法论手段相统一的目的。

新实证主义社会学包括形形色色的实证主义潮流,如以L。F。沃德等人为代表的具有自然主义进化论倾向的实证主义和以P。A。索罗金为代表的文化实证主义等。到30年代,新实证主义社会学内部又发生了变化,功能主义的方法逐渐取代了新实证主义纯经验的方法。T。帕森斯以《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年)为起点,开始构造系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体系。帕森斯制定了“社会行动的唯意志论”模式,并重点分析行动者动机—目的的结构意义。他虽然承认社会的文化和规范的客观性,并将行为主义、控制论和信息论纳入自己的宏观体系,但毕竟向理解的社会学做出了宽容的让步,冲淡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实证的自然主义实质。帕森斯的继承人R。K。默顿则无视这种宽容精神,将文化规范等属于人的客观方面加以绝对化。

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当代的另一变形是行为主义社会学。它以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和社会学家G。C。霍曼斯、P。M。布劳、R。埃默森为代表。斯金纳把人的行为等同于动物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交换论的基本出发点。他的操作主义和霍曼斯的心理还原主义,以适应新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姿态突出实证主义的实质。

具有实证主义倾向的经验主义社会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不再排斥理论的指导意义,并把科学方法论作为研究中心。美国的P。F。拉扎斯菲尔德、S。A。斯托福和H。M。布莱洛克等社会学家千方百计地寻找社会学理论概念和经验现实之间的结合点,克服操作主义的局限性,重申实证主义曾一度轻视过的严格的逻辑程序的重要价值,把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方法与科学哲学联系起来。布莱洛克对变量间因果关系模型的论述,将默顿的中层理论概念具体化为可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的操作的经验概念,这一趋向虽然符合社会学计量化和电子计算机化的潮流,但却引起了人文主义者的不安和反感。

3。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批评

实证主义社会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一直受到来自社会学界其他学派的有力挑战。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解的社会学、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和存在主义社会学等,从不同角度对实证主义社会学将人和人的活动还原为抽象的变量的非人本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他们之间的长期论战,揭示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致命弱点,也促进了各学派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渗透。

三、其他社会学流派

在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中,反实证主义倾向一直有很强的影响。20世纪以来,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人文主义和历史主义倾向的西方理论流派主要有: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历史社会学以及冲突理论的某些学派。这些学派的许多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现象对社会行动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他们指责实证主义忽略了社会行动者的特殊性、自主性与互为主体性,忽略了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抹杀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本质区别。

1。符号互动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G。H。米德和C。H。库利所开创的符号互动论强调,人类的独特性在于他们创造与使用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行动者能够了解自我与他人的期望,并在此基础上对互动的情境做出定义,以便选择适当的行动来适应他人和社会环境。所以,社会学方法必须侧重对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进行观察、描述和主观阐释。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发展了一套研究互动过程的方法,认为对社会行为的研究很难使用数量分析,只能采用定性分析和归纳方法。

2。现象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家A。舒茨将现象学方法引入社会学,他的现象学社会学主要受到E。胡塞尔、米德和韦伯的影响。他认为,社会经验世界并非由一群孤立的个人所构成,而是一个互为主体的生活世界,社会学的任务是将这一生活世界赋予有系统的组织。他发展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方法,提出要在现时世界的日常知识结构基础上建构用以理解社会行动者主观意义的概念框架。英国现象学社会学家J。M。阿特金森和A。西库雷尔分别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否定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逻辑和程序。他们的观点是:诸如犯罪、自杀这类社会现象仅仅是社会行动者对行为的主观解释,而不是客观的社会事实,社会世界只不过是行动者的感性认识和主观理解的产物;那些把犯罪、自杀当作客观事实来研究的社会学家,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解释强加于社会世界。

3。民俗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家H。加芬克尔等人创立的民俗学方法论主要受舒茨的影响。加芬克尔同舒茨一样,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行动者的意识与行动。所不同的是,舒茨注重探求行为者如何形成共同的生活世界意识,加芬克尔则重视对具体互动过程的微观研究。他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技术与技巧,如追踪访问、临床观察、文献阐释等,用以观察、分析行动者的行为和语言。民俗学方法论与实证主义方法论尖锐对立,它并不企图概括出一般社会规律,而是考察特定环境下的具体社会现象。

4。历史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侧重对社会群体、社会发展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它反对实证主义的标准化、操作化和形式化的方法,认为社会现象具有历史性和独特性,因此社会学的任务是在历史脉络中运用类型构造法和比较法来探讨历史因果关系。例如,韦伯指出,不能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寻找普遍规律,因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只是阶段性、局部性和频率性的,他主张以阐释和理解的方法来发现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美国社会学家C。W。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学研究都是历史研究,并且都无法与价值倾向和意识形态相分离,所谓客观的实证研究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现有社会秩序。他的学说综合了冲突理论和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则继承了历史社会学的定性分析传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7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78页。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四合院捡漏
梦的边缘看雪苟在四合院捡漏
...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