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莫稽与玉奴夫妇和好,比前加倍。许公共夫人待玉奴如真女,待莫稽如真婿,玉奴待许公夫妇,亦与真爹妈无异。连莫稽都感动了,迎接团头金老大在任所,奉养送终。后来许公夫妇之死,金玉奴皆制重服,以报其恩。莫氏与许氏世世为通家兄弟,往来不绝。诗云:
宋弘守义称高节,黄允休妻骂薄情[9]。试看莫生婚再合,姻缘前定枉劳争。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古今小说》)
作者档案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今苏州)人,生于书香门第,一生功名蹭蹬,崇祯三年(1630)57岁时才选为贡生,61岁时任福建寿宁知县,清兵入关时,曾参与抗清活动,后忧愤而逝。冯梦龙是晚明通俗文学的代表人物,曾纂辑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等,收录、编印了民歌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等,编撰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传》等,而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三言”。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这些作品大多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或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影响了后世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明末凌濛初编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其并称为“三言二拍”。
含英咀华
本篇是“三言”中表现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中较为优秀的一篇。小说通过莫稽的典型形象,谴责了嫌贫爱富、忘恩负义、富贵易妻的负心行为,揭露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反映了市民阶层要求爱情平等的新观念。
莫稽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的典型形象。他重名轻情,见利忘义。他与金玉奴的结合,纯为财色,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便另择高枝。作者善于从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其性格的变化发展,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如对莫稽的描摹,起初邻翁向其提媒时,有一段细腻曲折的心理描写,将其贪恋财色之心暴露无遗。正因如此,才会有其后他狠心推妻入江之举。而当许公设计,骗他复娶玉奴时,他心中是“如登九霄云里,欢喜不可形容”,一个忘恩负义、贪图名利之徒的形象便映入读者眼帘,此写心手法为人称道。女主角金玉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女性,虽不是生于书香门第,但从小接受诗书教育,能文,善女工。而正是由于传统道德对于女性的束缚,即便丈夫薄情,置她于死地,她仍旧不愿再嫁他人。小说最终以夫妻和好,与许公一家世代通好结束,体现了对传统道德的认同。此外,本篇语言平易简畅,人物对话生动贴切,极符合其身份。市井细民金癞子的一番怨恼之话,直白鲜活,极富生活气息,尽显晚明的风土人情。
该篇体现了“三言”的创作风格,故事巧妙曲折,结局完满,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小说的趣味性和新奇性尤为突出。小说不以男女间的感情为主,而是以人物对名声的重视贯穿始终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情节,结构自有特色。
思考练习
1。男主人公莫稽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一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2。本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3。试对本故事进行改编,在课堂分组表演。
[1]团头:宋时各行业都有市肆,称团行,其首领称团头、行老。
[2]平等百姓人家:良家。
[3]郑元和:唐白行简《李娃传》中的郑生,未考中进士时,曾沦为挽歌郎和乞丐。
[4]廒(áo):粮仓。
[5]直恁:竟然如此。
[6]无为军:地名,今安徽无为县。司户:官名,全称司户参军,掌管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
[7]六贼: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贼。
[8]宋弘:后汉时人,光武帝曾想将自己的姐姐许配给他,他说了文中所引的两句话,拒绝了这门亲事。
[9]黄允:后汉司徒袁隗替侄女择婿,看见黄允,说:“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女婿就知足了。”黄允知道后便将自己的妻子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