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你以森林演奏,请你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洌。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像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像从未灭的余烬飏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版《雪莱诗选》)
作者档案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出身贵族,少年时喜爱自然科学,又受到启蒙主义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在牛津大学读书时,雪莱因写作《无神论的必要性》,被校方视为思想激进分子而被开除,成年后,因写诗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运动,被迫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2年不幸船沉溺死。
雪莱的作品热情而富于哲理思辨,诗风自由,惯用梦幻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代表作有叙事长诗《仙后麦布》《伊斯兰的反叛》,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此外还有一系列抒情诗,如《1819年的英格兰》《自由颂》《西风颂》《致云雀》《阿波罗之歌》等。他的诗歌创作主张主要体现在所写的叙事长诗的序言和理论著作《诗辩》中。雪莱的创作充满自由精神和战斗**,比喻新奇、想象丰富、语言明快,借大自然的千姿万态代言自己的深邃见解,传递时代之声,奏响了当时欧洲革命的号角。恩格斯称赞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含英咀华
在《西风颂》中,雪莱以饱满的**,乐观的精神塑造了大自然中自由不羁、摧枯拉朽的西风形象,表达了诗人高昂的革命热情以及追求崇高辉煌的理想和自由无畏的精神及必胜的信心。
全诗共5节。前3节中,诗人描写和讴歌西风的自然特性。他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传神地刻画了气势恢宏,威力无比的西风形象。全诗看起来是写西风,实是借西风这一自然形象来写当时的革命形势,是诗人对革命暴风雨的热切呼唤。四、五两节是主观的“我”与西风这一自然现象的合而为一。诗人热切地表达了对西风的仰慕和渴盼,直接抒发了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革命情怀。最后以琴为喻,点出全诗主旨。“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点睛之笔,优美深沉,是战士对时代的高瞻远瞩,是思想家对哲理的深刻总结。
在艺术方面,全诗有如下特点:第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诗中处处借自然景象抒发主观感情,又以丰富的想象赋予自然景象鲜明的个性,借景抒情,景情合一。高远的理想与生动有力的自然形象(西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诗人的内在的崇高精神物化的结果。第二,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哲理性的预言。第三,富于音乐效果。诗人是以音乐的起伏感来安排诗情的变化的。第四,诗体格律严谨而有创新。全诗每节各十四行,为十四行诗的变体形式。每一大节的脚韵安排是aba,bcb,cbc,ded,ee。诗行之间有呼应,有推进,最后有小结。五大节首尾形成一种戏剧性的渐进式运动。而且,雪莱又突破这种诗体的束缚,使句子不仅跨行,而且越节,以表现西风既破坏又建设的非凡威力。
思考练习
1。《西风颂》在写作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诗中的“西风”形象有什么意义?
3。怎样理解“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包含的哲理。
4。试分析雪莱的自我个性、形象和西风的关系。
[1]作者原注:“本诗构思于佛罗伦萨附近阿尔诺河畔的一处树林中,并基本上在那里写成。那一天狂风骤起,它温暖又爽人,收尽了将倾泻为秋雨的氤氲水汽。不出我所料,到了日落时分,暴风雨开始了,起先夹有冰雹,还伴有阿尔卑斯山以南地区所特有的声势浩大的雷鸣电闪。”又,本诗以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但这些十四行诗的分节与韵式都受一种叫做tercarima的意大利诗体影响。
[2]有翅的种籽:指西风吹送中轻舞飞扬的种子如同长了翅膀。
[3]贝伊湾:因古罗马时的温泉疗养胜地贝伊城而得名,即现在的波佐利湾(在那不勒斯湾西北部)。浮石是火山岩的一种,那不勒斯一带都是火山区。
[4]你:这里是诗人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