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言古诗,声情并茂,是脍炙人口的著名长篇抒情诗。
本诗精细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怅惋。
本诗全篇借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且富于变化。开篇写景,以明月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渐次展开,再配以潮水、波光、花林、沙滩、白云、闺阁、镜台、海雾等一系列景象,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水墨长轴,画面清丽,动人心魄。这些描绘又为下文的人情抒写提供了引人遐思的环境,制造出启动情怀的氛围。诗歌后半部分由江月永照,引发人生皆短暂,由明月长圆引发人间离别。这时的情景交融显示出相反相成的特点,景与情对比反衬,含蓄地表达出月圆而人不圆的旨意。又由春归、花落、雾漫、月残引发游子思妇不尽的相思之情。而这里的情景交融,景物的色调与人情的色调完全一致,将离别相思之情烘染得更加浓重。
诗歌中还使用了象征暗示手法。飘动的白云、徘徊的月亮、梳妆的镜台、梦中的落花、西斜的落月等满含暗示的描写都使画意、诗情乃至哲理交相融会,意趣无穷。
思考练习
1。本诗历来评价颇高,甚至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试举例说说其中的道理。
2。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哪一个是灵魂?为什么?
3。找出诗歌中使用暗示手法的地方并分析其暗示意义。
[1]《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相传创自南朝陈后主。
[2]滟滟(yànyàn):波光闪烁的样子。
[3]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4]霰(xiàn):细密的雪珠。
[5]空里流霜:意谓皎洁柔和的月光泻满大地,宛如流霜飞泻,白茫茫一片。
[6]无穷已:没有止尽。已,止息。
[7]白云:比喻游子。去悠悠:白云的飘逝,喻游子行踪飘忽不定。
[8]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县南浏水中。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离别地点。
[9]扁(piān)舟子:乘小船在江湖上飘零的游子。
[10]明月楼:明月照耀下的闺楼,这里泛指思妇住处。
[11]月徘徊:月影的移动,喻思妇在妆楼上来回走动,焦躁不安。
[12]捣衣砧:捣衣用的垫石。
[13]“鸿雁”、“鱼龙”二句:鸿雁、鱼龙都是善飞善游的传书信使。但是现在鸿雁却无法随月光飞渡;鱼龙也无法游到亲人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波纹。文,通“纹”,这里指波纹。
[14]闲潭梦落花:梦见花落闲潭,暗示春将归去。闲潭,幽静的潭水。
[15]碣石潇湘:泛指天南地北,极言离人相距遥远。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潇湘,水名,在今湖南。
[16]“落月”句:意谓落月的余晖洒满江畔的树林,摇曳生姿,更牵动离情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