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目录 > 第四节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第1页)

第四节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第1页)

第四节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群众文化的精神调节作用

群众文化的精神调节作用是指群众文化在调控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方面所产生的效能。主要表现在娱乐休息效能、宣泄情感效能和审美效能三个方面。

(一)娱乐休息效能

人们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能在娱乐中得到一种积极性的休息,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这就是群众文化的娱乐休息效能。

娱乐休息是群众最低层次的文化需求,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准备,娱乐休息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全过程。我们国家城市里规定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年有一百多个节假日,在农村也有大量的农闲时候,因此,休息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是人们喜爱的休息方式,人们在娱乐活动过程中寻求到一种与工作时完全不同的气氛,一种能够使自己暂时忘却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境界,即在活动中不由自主地放松精神,在获得心理上的快感和享受的同时,参与者的身体也得到调节、休息和平衡。在当前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处于紧张工作中的工作者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人口老龄化,空巢家庭现象的存在,老年人参加娱乐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二)宣泄情感效能

人类的情感需要宣泄,情感的宣泄是人类自我调节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为情感的宣泄提供了表现方式和途径,是宣泄情感的渠道。

人们在客观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事物,产生各种情感,有喜悦、爱慕、满意的情感,也有不满、愤怒、悲伤、悔恨的情感。人们可以通过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宣泄、释放,以稳定情绪。

群众文化为参与者提供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为参与者发挥才能、沟通社会关系、表现自身价值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为参与者的情感宣泄提供了渠道。群众文化还能激起参与者的兴趣或使消极的心理态势转变为积极的心理需要。自拉自唱、狂舞高歌、与参与群体一起尽情享受文化活动的乐趣,排遣了郁闷,消除了忧愁,平息了愤怒,得到精神上的调节。

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活动,参与者的情感宣泄是在一种社会监督之下进行的,参与者受到一定的制约,其情感宣泄与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乐感交织在一起,使之与社会的关系通融和谐,情感得到调控而趋于平衡。这是群众文化感情宣泄作用的特点和优点。

(三)审美效能

群众文化审美效能是通过人们对自然事物或艺术品的美的感受和领悟,激发人们认识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和理想,给予人们以情绪上的舒缓、感觉上的快适以及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美的享受的需要是出于人类本性的一种特殊需要。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更是充分地愉悦和满足自己心理的过程。审美效能始终表现在文化活动的全过程中。人们对事物美的领悟往往是在群众文化的参与中产生的,爱美、追求美、享受美、创造美是人的本性,因此,群众文化也就成了满足这种需要的最简便的方式。人们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往往通过自我参与把理想、愿望、意志、智慧、才能、力量等,物化到有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并通过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韵、旋律等群众文化构成要素的组合运用,使群众文化客体得到美的领悟和自我享受。群众文化的审美效能即由此而生。

群众文化既能满足群众美的享受的需要,又是大众审美的文化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美,在提升和丰富思想精神世界的过程中观察美。群众的文化活动是美的重要载体,是集体审美的自觉呈现。群众文化丰富和延续着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审美意识,创造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发展力量。

二、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文化的宣传教化作用

(一)群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群众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是由群众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群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群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在感化育人方面发挥着特殊的宣传教化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先进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为群众文化灌注生气,是体现群众文化价值的依据和内容;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着群众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也是精神文明传播的媒体和载体。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宣传教化途径。群众文化内容十分广泛,精神文明建设是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把这些精神信仰层面的内容融入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作品中,使其具备了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这些反映社会主义理想观、价值观、荣辱观的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作品,让群众看到、听到、学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在感化育人方面发挥着特殊的宣传教化作用,让人民群众在娱乐和享受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群众文化要紧密结合时代,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借其内在品质及独特形式和作用,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团结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群众文化的宣传教化功能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统一的。如果只强调文化的宣传教化功能,只考虑希望群众接受什么教育,以致忽略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是不正确的。同样,如果只讲满足群众需求,忽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的功能,那我们又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宗旨所不允许的。

(二)群众文化宣传教化作用的实现途径

群众文化的宣传教化作用通过三个效能来表示:传播效能、陶冶性情效能和规范行为效能。

传播效能。群众文化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群众文化能在参与者之间传播信息、思想和观念,对参与者形成和谐的思想和和谐的理念,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群众文化也成了精神文明传播的媒体,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编创新节目,把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好人好事、新人新事,通过文艺表演传达给他人;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把本地区的文化风貌传达给其他地区;群众通过网络,把自己参加文化活动的喜悦,连同照片、文字传递给他人。而这些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都通过文化传播得到快乐和享受、教育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文化传播,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间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文化的分享、增殖、调适与控制,等等,其中分享与控制是两个关键要素。文化传播中的分享是指文化传播者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文化传播给受众;文化传播中的控制是指文化传播者对自己的文化进行筛选,保留其对国家、对社会、对群众有利的信息,去除对国家、对社会、对群众无益的信息,以维系社会的安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

陶冶性情效能。群众文化通过作品及活动对参与者的性格、思想、情操、修养产生积极影响。群众文化陶冶性情效能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自我教育”。群众文化把娱乐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用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和娱人、自育和育人;用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形式,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智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规范行为效能。即通过人们对群众文化的参与,使人们的品德行为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社会准则的规束。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时,由个人爱好变成了集体行为,对这个集体内含的文化精神、道德伦理、价值观念要形成共识和认同。要有集体意识,就要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群众文化的规范作用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发生,并在自觉的状态下得到强化的。人们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时,对其内含的文化精神、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也就不自觉、无意识地接受了。通过群众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并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群众文化中,要注重打造别具特色的品德文化、能力文化、行为文化和情感文化,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学雷锋、树新风,宣传“八荣八耻”、开展普法教育、廉政勤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文化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范群众的行为作风,凝聚群众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情操。

案例:长春市德惠市达家沟镇和义村农民艺术节

和义村自古盛产玉米、水稻和大豆等高产作物,有8个自然屯,3400多人口。村里有句顺口溜:“三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三个月农闲,三个月耍钱。”十多年前,在大量的农闲时间里前屯后屯一片麻将声,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不时兴风作浪,陈规陋习陈陈相因。这种现象使当时任村支书兼村长的阎术军十分焦虑。他提出一个办自己的农民艺术节的设想,想通过健康的文艺活动来满足父老乡亲的精神需求,潜移默化地改变民风民俗。

举办第一届农民艺术节时,村委会信心不足,村民好奇、观望、议论纷纷,除了几个报名参加篮球赛的,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演出。后来农民艺术节得到镇党委的支持,派镇文化站帮助组织,用拉赞助的办法筹集了资金,请了德惠市文化馆和德惠市剧团来助兴,开幕式演出由村委会人员和村小学学生包办,演的是农民自己身边的事,举办了7天,受到农民的欢迎和喜爱。到了第二届艺术节,村里能拉会唱的早早主动地找村委会要求出节目,有的村民提前几个月排练,有的家庭全家报名登台表演。到了第三届,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小到七八岁,大到六七十岁,许多到外地打工的文艺骨干宁可不挣钱也要回村参加艺术节,由于参加演出人数多,第三届艺术节延长到15天。现在每年举办,已经办了14届。

艺术节催生了和义村大集。每届15天的艺术节期间,和义村比过节还热闹,村里村外喜气洋洋,车辆排出几里地,百货、餐饮、农贸百业繁荣,德惠市的商贸也赶来做生意,和义村知名度也不断提高。通过办艺术节,村民的精神面貌一新,如今的和义村村容整洁,赌博之风刹住了,打架滋事的少了,邻里纠纷少了,集体观念增强了。这一带的村民在业余时间喜欢上了文艺,村村有篮球队、业余文艺团队,常年活动。村民的艺术素质不断提高,有的成为全省农民歌手大赛的“农民歌唱家”,有的家庭妇女成为城里艺术团的歌手,曾经的小歌手考入了吉林艺术学院。

三、学习型社会和群众文化的普及知识作用

群众文化具有普及知识的作用。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包容其间;它在活动对象上具有广泛性,不同层次的人们都可以从中学习知识、发挥才智、获得教益。

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学习和受教育的途径很多,现代传媒的发展,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其中,群众文化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群众文化普及知识的作用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