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冯守仁电子版 > 第三节 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第1页)

第三节 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第1页)

第三节群众文化服务机构

一、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的概念与类型

群众文化服务机构是指国家政府、群众团体或集体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而建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国家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群众文化服务机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政府文化部门设置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另一类是由人民团体、产业部门和军队设置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政府文化部门设置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政府文化部门设置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服务对象,是本辖区内的全体居民(也可组织跨辖区的文化活动),工作任务由国家规定。它们的工作内容是综合性的,并且上削下丰,越靠近基层则工作内容越广泛。

我国政府设置的群众文化机构构成了五级群众文化网络:即省(群众艺术馆或文化馆)级、地市(群众艺术馆或文化馆)级、区县(文化馆)级、乡镇(街道)级(综合性文化站)四级群众文化机构,以及社区村(文化室)级群众文化服务设施。

人民团体、产业部门和军队设置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包括:工会系统的文化宫、俱乐部;共青团系统的青年宫;教育系统的少年宫、少年之家;产业部门设置的教工之家、海员之家等;军队的连队俱乐部;老干部局系统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等等。这些机构设置,由主办单位按照需要和条件而定,在本系统中不构成完整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网络;其服务对象具有定向性,即本机构所指向的是辖区内的一部分群众。它们同政府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之间,一般是横向协作的关系。

【扩展阅读】教育和工、青、妇系统群众文化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教育系统: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328个,校外活动中心2045个,少年宫325个,乡村校外活动站194个,其他校外活动场所如科技馆、美术馆、少年之家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101个。工作人员总数为44569人。

工会系统:全国各地现建有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约1302个。其中,省级32个,地市级360个,区县级910个,职工28839人。

共青团系统:青少年宫639个,其中省级12个,地级207个,县级420个。职工约6万余人。

妇联系统:县级以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共有1200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61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2个,省级中心30个,地市级中心213个,县级中心369个[1]。

二、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基本特征与职能

(一)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基本特征

政府兴办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这一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它在群众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决定了它的工作性质的服务性,以及它在工作内容上的普及性与综合性。

主导性。是指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群众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导性特征。群众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倾向性,表现不同群体或个体对于群众文化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追求。对于一般的由于不健康的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原因出现的一些低级、庸俗、迷信、消极的群众文化现象,不能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去解决。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则可以通过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培训去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引导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主导性的发挥,要求其要明确自己的群众文化工作目标,把握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发挥自己的优势,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的阵地,使其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流。

服务性。是指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工作性质的服务性特征。服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民服务。要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去开展活动,要面向全体群众开展服务,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衡量服务的标准,要让群众参与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管理。二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包括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专题性演出和群众文艺创作等。两个服务是高度一致的,密不可分的。

普及性和综合性。是指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工作内容上的普及性和综合性特征。主导性和服务性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普遍性特征,而普及性和综合性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特殊性特征,是它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文化事业单位明显的区别。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服务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以全体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这就决定了它的服务必然具有普及性质,要适合普通群众的兴趣和爱好,适应普通群众文化艺术素质,满足普通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机构的工作内容既要普及,也要提高,重点在普及,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普及是在群众文化需求普遍提高基础上的普及,提高(如提高群众文化骨干的艺术水平)是为了更好地普及。群众文化需求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工作内容也是综合性的。它的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泛,不仅涉及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还延伸到体育、科技、法律等各个领域;它的服务方式多种多样,有群众文化的艺术鉴赏服务,有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服务,有群众艺术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服务,有群众文艺创作的服务,有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服务等。

(二)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基本职能

宣传教育,开展活动,普及知识,满足需求,保护遗产,理论研究是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区别于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的独特职能,也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中心工作内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方式,也是宣传教育、普及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载体。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要利用设施阵地和社会这两个“大舞台”,通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宣传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需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水平。以组织与辅导的方式开展综合性的群众文艺活动,普及文化艺术知识和技能,培育群众文化骨干,开展群众文艺创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

国家办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群众文化的专门机构,它拥有庞大的群众文化专业工作者队伍,拥有大批群众文化实践专家和理论专家。因此,逐步建立健全群众文化理论体系,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已历史性地成为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工作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生命线,也是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方向性工作原则,就要求它在工作中时时刻刻地、全心全意地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要求它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千方百计地去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人;也要求它在服务内容上着力于表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他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着力于表现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此外,还要求它所开展的各项文娱活动要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使人们更加精神振奋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目标性原则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要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为基本内容。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和品牌活动,但是,特色和品牌活动是建立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基础上的,是建立在综合性文化服务基础上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要根据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促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百花齐放”,让拥有各种文艺爱好的群众都能在这里得到文化生活的享受,培育多样化的群众文艺骨干,促进群众在文化创造和文化欣赏中获得充分的民主和平等。

(三)政策性原则

包括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推陈出新;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统一;坚持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业余自愿、丰富多样、健康有益、勤俭节约。“业余自愿、丰富多样、健康有益、勤俭节约”是现阶段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业余自愿,体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丰富多样,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并且体现“百花齐放”的方针。健康有益,是指所开展的一切群众文化活动都要对群众身心健康有益。勤俭节约,反映了现阶段经济状况的要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适应群众的经济水平,不造成群众的负担。

四、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建设与改革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