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生态伦理的意义 > 一以雁自况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一个切入点(第1页)

一以雁自况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一个切入点(第1页)

一、以雁自况: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一个切入点

雁,在上古《诗经·小雅·鸿雁》中,就是身命不保的流民的象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从此,这一“哀鸿遍野”的流民图,便成为中国文学表现乱世人生的一个缩影。

曹丕《燕歌行》已有“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的思妇心曲。较早的以雁自况表达思乡情怀的当为刘宋时期沈约(441—513)《咏湖中雁》: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描写了雁在野旷无人生态环境下的情态,如此还忘不了乡情。故乡作为雁这种候鸟的永恒的吸引力的所在,其于离乡之人亦何尝不是如此!杜甫《归雁二首》也有:“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无浪语,愁寂故山薇。”

然而被迫离乡的流民则又与雁有所不同,杜甫《归雁》也有:“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千古之下,清代褚逢椿《鸿雁篇》,在许多咏叹流民之苦的诗篇中,很有特色,特色就在于运用了《诗经》以来鸿雁比流民之凄惶的古远原型:

哀鸿雁,飞连翩,十十五五大道边。敝车轧轧声相连。大儿啼饥奔向前,小儿尚抱怀中眠。老妇卧车上,垂白身拘挛。老翁向人道:灾旱逢今年。大麦不死数寸耳,甚者赤地皆荒田。市中二升粟,三百青铜钱。今日卖犊,明日卖屋,卖牛卖屋不得数日饱,不如他乡乐土乐。吁嗟乎!他乡虽云乐,道路死亡相继续。女作人婢男作奴,为婢为奴不得赎,鸿雁哀鸣何处宿![1]

作为候鸟的雁,在古人看来似乎总是在漂泊流动之中,居无定所,仿佛乱世或灾荒年代的流民。

作为别离相思主题情感表达的核心意象之一,雁意象,所含有的内在情韵也非常饱满,如果说,那遍野的“哀鸿”为现实中乱离生灵的比况;“孤雁”则为相思情种们心灵上的“流民”象征。在元曲中,孤雁之咏,可谓达到了情感最为激越的审美聚散功能。蒲察善长[双调]《新水令》咏叹:

[七弟兄]雁儿,你却是怎生。暂停。听我诉离情。一封书与你牢拴定。快疾忙飞过蓼花汀。那人家寝睡长门静。

[梅花酒]雁儿呀呀的叫几声。惊起那人听。说着咱名姓。他自有人相迎。从别后不见影。闪得人亡了魂灵。罗帷中愁怎禁。则为他挂心情。朝忘餐汨如倾。曲慵喝酒慵斟。

[收江南]雁儿。可怜见今宵独自个冷清清。你与我疾回疾转莫留停。山遥水远煞劳神。雁儿,天道儿未明。且休要等闲寻伴宿沙汀。

[尾]你是必休倦云淡风力紧。我这里想谁医治相思病。传示我可意情人。休辜负海誓山盟。唱道性命也似看承。心脾般钦敬。唯办你鹏程。我这里独守银釭慢慢的等。[2]

詹时雨[南吕]《一只花·丽情》也婉而多致:“雁儿你写西风曲似苍颉字,对南浦愁如宋玉词。恰春归,早秋至,多寒温,少传示。恼人肠,聒人耳,碎人心,堕人志。雁儿则被你撺掇出无限相思,偏怎生不寄俺有情分故人书半纸。”[3]具有回味深长,一唱三叹之势,岂须赘言。

可见雁话语的持久民俗信奉,具有多重人任指向,此俗蕴含着令人珍重的**婚姻专一意旨。而中国古人那里,也不难发现咏此民俗韵味的。如西晋傅玄《艳歌行有女篇》“媒氏陈束帛,羔雁鸣堂前”,即是写订婚之礼的场面。雁,作为两性之间稳定婚姻关系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其相思情爱内蕴不断活跃于相关文学主题的深层动力源。

雁忆故主,较早见于宋代笔记《倦游录》中的感人传闻:

进士刘稹未第,居德州孔子庙中。尝市一雁,翅虽折而尚生,不忍烹。闻自然铜治折伤,乃市数两,焚而淬之末以饲焉。至春晚,遂飞去。是年秋深,忽有群雁集稹所居之后圃,家僮执梃往击,诸雁悉惊飞,一雁不去,因棰杀之,燖剥毳羽,见翅骨肉坏,剖之,中皆若银丝,乃向所养者,稹咨嗟累日。[4]

传闻结局是有些黯淡的,但却带给人无尽的反思深省。而清代中原诗人也每多托雁感喟,写流民无家可归奔赴辽东荒僻之地:“春燕衔泥来,秋雁衔芦去。燕来雁去何所之,家山雨深无屋住。小儿提壶完田租,大儿脱袴偿官税。何如振翼辽海东,辽东老鹤惊飞鸿。饥鹰霜爪攫雀丛,翡翠凋零金弹空。近闻路滑行不得,夜来子归恼塞翁。”[5]春燕秋雁,在这里应为互文足义,而重点当仍在雁。

《**丛书》收有燕山孙诗樵《馀墨偶谈节录》,其中“雁字长短句”条,抒写了北方一位年轻女性借“鸿雁传书”的美丽故事,吐露对远方丈夫深切的忧郁之思:“方玉坤女史,顺天人,聪慧工诗,长字丁筱舸部郎,丁南旋,久无耗。女士有若兰之戚,偶赋《雁字长短句》见意。馀于所亲处读焉,其辞曰:‘丁宁嘱付南飞雁,到衡阳与侬代笔。行些方便,不倩你报平安。不倩你诉饥寒,寥寥数笔莫辞难。只写个一人两字碧云端。高叫客心酸,高叫客心酸,万一阿郎出见,要齐齐整整仔细让他看。’游戏为之,初无深意。后闻女史录辞寄丁,丁即日北上,此与竹影词人,同一用意。”雁所寓含的形象意蕴,似小实大,言约意丰。

清代北方满族的说唱文学子弟书,其中有《出塞》三回,也以浓郁的抒情性,状写了身处异域的中原女性王昭君在异域的思乡怀土情思,也是把大雁与抒情主体进行自我对象化的比照:

皇娘看罢多伤感,回头忽见一宾鸿。

只见他孤身无伴声惨切,斜行双翅向南腾。

皇娘点手呼鸿雁,礼义的灵禽你是听。

我本是大汉的皇妃遭此难,要与我主寄个信音。

一是老天不负痴心女,二则合该鸿雁要表名。

自古道雁能通人性,他抿翅收翅坠落尘。

皇娘一见心欢悦,手揽宾鸿叫爱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