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生态伦理思想是什么 > 三南亚树木崇拜与佛经树神故事影响(第1页)

三南亚树木崇拜与佛经树神故事影响(第1页)

三、南亚树木崇拜与佛经树神故事影响

中国上古时代尚无树为独立之神观念。丁山先生列举上古所有近四十种自然神祇中,偏偏独无树神[1]。树神(植物神)复仇,汉译佛经传入之前,中土无有,当被视为是西来佛教的敬树观念和戒杀思想濡染所致。1986年四川广汉出土的青铜“树神”,其中一件三角架座三面各跪一小铜人,树枝上有不少人、兽、鸟、蛇、钟和圆形挂饰,考古学界认为其是两尊树神而不是两棵神树[2],甚确。不过,该文引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树的描写却有些牵强,一者,此赋写的不是梓树这样的高大伟岸之树,而基本上是果树,那么其“树木景象已呈神圣之气”何来?二者,中土的确有“呈神圣之气”的大树,乃是《孟子》早已提到的社树“乔木”,学界早已有论(如前引赵沛霖先生等);三者,所引树神兴雨、被害故事,当是在佛经同类故事传入后才产生的,汉译佛经文本可证。出土树神活化石则说明,树神的确是从南亚传来的。

一般认为,世界文学中最早的直接描绘森林的诗歌,是约公元前1500年印度上古诗歌总集《梨俱吠陀》中的《森林》颂诗,为该作品第十卷第146首,森林女形象实际上就是作为森林的自然形态的象征:

森林女啊!森林女啊!

你好像是迷失了路途。

你怎么不去向村庄询问?

是不是你感觉到了恐怖?

响应兽的吼声,

虫鸟发出低鸣,

仿佛随着音乐伴奏,

森林女舞蹈,备受尊敬。

又好像牛在吃草,

又好像看到了住房,

又好像森林女到晚间

发出了车子般的声响。

啊!这一个在呼唤母牛。

啊!那一个在砍伐树木。

晚间留在森林里,

觉得听到有人惊呼。

森林女决不会伤人,

除非有什么向她走近。

可以吃甜蜜的果子,

然后尽情睡稳。

有油膏香气,散发芬芳,

食品富饶,不事耕种。

兽类的母亲,森林女,

我对她作这番歌颂。(金克木译)

从世界文化的眼光,西方学者早已注意南亚树木崇拜跟佛教之间的关系[3]。佛陀在自身轮回中曾四十三次是树的精灵。释迦牟尼幼时正是在树下进入初禅的,树影竟停留给他遮阳光。佛陀还习惯于在斋期之夜去林中神社圣龛所在地参禅打坐,在此是因为选择这些圣树当作精灵、神祗和女神们的住所[4]。

中古汉译佛经写睒摩迦被国王毒箭误射后,其盲父母来到儿子受害之处号啕呼告:“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神池神诸神……”[5]可见在佛经叙事中,树神一般是与山神、天神、地神、河神、池神等并列的,树神是众多神祇中的一种。

据论者研究,印度河早期文明的消亡就是人口膨胀、滥伐森林所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的[6]。从中古树神遭害系列故事可以看出,这一森林植被为主的自然生态恶化的相同问题,中国古人似乎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些。于是有理由认为,后起的生态文化观念,便以此树神崇拜及相关禁忌来应战。在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多有对树神的亲近感,树神成为活跃的意象,也就绝非偶然,它恰恰是南亚树木崇拜民俗跨文化横向传播的一个形象反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