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建立整合重构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的直接联系,然后运行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构显示:所有的控制变量均不显著,整合重构能力对利用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218,p<0。1);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410,p<0。01);整合重构能力对长期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098,t=0。151);利用式创新活动也对短期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415,p<0。001);短期财务绩效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94,p<0。05)。这初步说明整合重构能力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利用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说明利用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都可能是整合重构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变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利用式创新活动和短期财务绩效在整合重构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效应,我们单独进行整合重构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PLS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整合重构能力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β=0。518,p<0。001)。所以,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发现利用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在整合重构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整合重构能力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或者,整合重构能力通过对利用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影响下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企业可以运用整合重构能力通过这两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整合重构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整合重构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5。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间中介效应检验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知:技术柔性能力和利用式创新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以及利用式创新活动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这些给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利用式创新活动可能在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技术柔性能力可能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建立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的直接联系,然后运行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构显示:所有的控制变量均不显著,技术柔性能力对利用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400,p<0。001);利用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340,p<0。01);技术柔性能力对短期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37,t=0。996)。这初步说明技术柔性能力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我们单独进行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PLS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柔性能力对短期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465,p<0。000)。所以,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发现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技术柔性能力完全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技术柔性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
6。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间中介效应检验
同样的,从上述结果可以得知:技术柔性能力和利用式创新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以及利用式创新活动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这些给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利用式创新活动也很有可能在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技术柔性能力可能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建立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的直接联系,然后运行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构显示:所有的控制变量均不显著,技术柔性能力对利用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401,p<0。01);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370,p<0。001);技术柔性能力对长期竞争优势仍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83,p<0。1);利用式创新活动也对短期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415,p<0。001);短期财务绩效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75,p<0。1)。这初步说明技术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利用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利用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都可能是技术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变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利用式创新活动和短期财务绩效在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效应,我们单独进行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PLS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柔性能力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651,p<0。001)。所以,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发现利用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在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这说明技术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利用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利用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都是技术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变量。技术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技术柔性能力通过对利用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从而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可以运用技术柔性能力通过这三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技术柔性能力→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技术柔性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技术柔性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7。探索式创新活动在组织柔性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间中介效应检验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知:组织柔性能力和探索式创新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以及探索式创新活动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这些给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启示:探索式创新活动可能在组织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组织柔性能力可能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建立组织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的直接联系,然后运行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构显示:所有的控制变量均不显著,组织柔性能力对探索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247,p<0。05);探索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不存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45,t=1。209);组织柔性能力对短期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69,t=1。600)。探索式创新活动也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259,p<0。05);短期财务绩效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94,p<0。05)。
由于组织柔性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所以探索式创新活动在组织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成立。但是组织柔性能力对探索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探索式创新活动也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探索式创新活动可能在组织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间起中介效应。接下来,将进一步的进行验证。
8。探索式创新活动在组织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间中介效应检验
同样的,从上述结果可以得知:组织柔性能力和探索式创新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探索式创新活动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些给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启示:探索式创新活动也很有可能在组织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组织柔性能力可能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建立组织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的直接联系,然后运行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构显示:所有的控制变量均不显著,组织柔性能力对探索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218,p<0。05);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410,p<0。05);组织柔性能力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098,p<0。05);探索式创新活动也对短期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415,p<0。1);短期财务绩效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94,p<0。1)。这初步说明组织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探索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说明探索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都可能是组织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变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探索式创新活动和短期财务绩效在组织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效应,我们单独进行组织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PLS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柔性能力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619,p<0。001)。所以,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发现探索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在组织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这说明组织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对探索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从而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探索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都是组织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变量。组织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组织柔性能力通过对探索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从而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可以运用组织柔性能力通过这三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组织柔性能力→长期竞争优势,或者组织柔性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组织柔性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9。探索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间中介效应检验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知:技术柔性能力和探索式创新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探索式创新活动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些给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启示:探索式创新活动可能在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技术柔性能力可能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建立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的直接联系,然后运行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构显示:所有的控制变量均不显著,技术柔性能力对探索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317,p<0。01);探索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58,t=1。385);技术柔性能力对短期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37,t=1。062)。探索式创新活动也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259,p<0。05);短期财务绩效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94,p<0。1)。
由于技术柔性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所以探索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成立。但是技术柔性能力对探索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探索式创新活动也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探索式创新活动可能在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间起中介效应。接下来,将进一步的进行验证。
10。探索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间中介效应检验
同样的,从上述结果可以得知:技术柔性能力和探索式创新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探索式创新活动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些给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启示:探索式创新活动也很有可能在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技术柔性能力可能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建立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的直接联系,然后运行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构显示:所有的控制变量均不显著,技术柔性能力对探索式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317,p<0。05);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216,p<0。05);技术柔性能力对长期竞争优势仍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83,p<0。1);探索式创新活动也对短期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95,p<0。1);短期财务绩效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75,p<0。1)。这初步说明技术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探索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探索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都可能是技术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变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探索式创新活动和短期财务绩效在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效应,我们单独进行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PLS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柔性能力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651,p<0。001)。所以,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发现探索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在技术柔性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这说明技术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探索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探索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都是技术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变量。技术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技术柔性能力通过对探索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从而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可以运用技术柔性能力通过这三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技术柔性能力→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技术柔性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技术柔性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7。4。8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平衡效应检验
从整体结构模型的实证结果可以得知:对于短期财务绩效而言,利用式创新活动和探索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短期财务绩效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因此,我们接下来进行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平衡效应检验。
首先,我们通过SPSS16。0数据软件包求得利用式创新活动和探索式创新活动各个测量项目差值的绝对值,然后应用SmartPLS2。0M3数据软件包进行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由利用式创新活动和探索式创新活动各个测量项目差值的绝对值组成的构念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09,p<0。1),但是对短期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094,t=0。508)。因此,对于长期竞争优势而言,通过增加由利用式创新活动和探索式创新活动各个测量项目差值的绝对值组成的构念,整体结构模型对长期竞争优势的解释力度显著增加,对长期竞争优势的R2从0。618增加到了0。627。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对当前利用式创新活动和未来探索式创新活动进行良好平衡的话,企业会取得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
7。4。9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乘积效应检验
相似的,我们按照同样步骤进行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乘积效应检验。
首先,我们通过SPSS16。0数据软件包对利用式创新活动和探索式创新活动各个测量项目进行标准化处理,接着求得它们各自的乘积项,然后应用SmartPLS2。0M3数据软件包进行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由利用式创新活动和探索式创新活动各个测量项目标准化处理后相乘的乘积项组成的构念对长期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11,t=1。227),对短期绩效也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183,t=1。133)。
由于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对企业的乘积效应是指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活动与探索式创新活动在本质上并不完全是相互竞争的,可能发生在企业内部职能相互补充的领域。首先,利用式创新活动会对探索式创新活动产生积极效果,主要是由于高程度的利用式创新活动经常能够改进企业探索新知识和发展新资源的效果,会促进新产品的发明和在新市场中的成功市场化。其次,企业对探索式创新流程的精通能够促进对现有产品和市场营销策略的进一步成功改善,成功地研发一个产品或者技术能提升同一个公司其他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通过运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PLS)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SEM),利用SmartPLS2。0M3数据软件包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由利用式创新活动和探索式创新活动各个测量项目标准化处理后相乘的乘积项组成的构念对长期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短期财务绩效也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乘积效应对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没有统计意义的上显著影响。
7。4。10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综合前述各假设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到本部分研究的实证结果。企业动态能力机会识别能力维度、整合重构能力维度、组织柔性能力维度、技术柔性能力维度分别与双元式创新的利用式创新维度和探索式创新维度间的关系、双元式创新的利用式创新维度和探索式创新维度与绩效的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间的关系、双元式创新的利用式创新维度和探索式创新维度在企业动态能力和绩效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平衡效应以及乘积效应等假设检验及结果汇总如表7-25所示。
表7-25假设检验结果汇总表
[1]对于收敛效度,根据费耐尔和拉克尔(Fornell&Larcker,1981)提出的三项标准判断:所有标准化项目载荷量(Fact)要大于0。5且达到显著水准(p<0。05或者p<0。01)、综合信度系数(positeReliability,CR)要大于0。8、平均提炼方差(AverageVariaed,**E)要大于0。5进行评估。
[2]对于区别效度,使用了两种衡量方式:①以两两构面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85,就可宣称具有一定程度的区别效度;②根据费耐尔和拉克尔(Fornell&Larcker,1981)的建议,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应具有本身构面的**E值要大于本身构面与其他构面间的相关系数平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