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博物馆 科学馆 > 第十章 为学生参观结束后从互动展品中学习提供支架02(第2页)

第十章 为学生参观结束后从互动展品中学习提供支架02(第2页)

理查德:我拿着它[球]放在它[气流]下面,然后再放在它上面,然后再放在中间,结果我发现放在上面可以让它保持上升。

的确有少部分学生发现了是运动的空气让球保持上升的,但他们的解释尽管具有因果关系的性质,可是却也显露出离理解这件展品想向他们展示的原理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杰克:我以为空气会……会像这样转弯。它喷出来之后会绕着球转,就这样一直绕着球转,就把球保持在半空中了。

尽管在很多科学中心都可以见到伯努利风机,但学生对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悬浮的球)做出的解释却表明其在概念的层面上并没有相应的认识,而这对于促进他们对升力的理解来说恰恰是必需的。换句话说,升力这个概念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尽管有很多工具手段可用,支架搭建并非不可能,但无疑非常困难。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和球下方的空气相比,球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这进一步加剧了为理解升力搭建支架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数字媒体肯定可以被用来促进学生对现象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但可能在为学生对升力的理解提供支架方面不会太有效果。这并不是说类似的工具手段不能被用在年龄较大(或那些对物理学拥有更高水平的认识)的学生身上,但是对于眼下的这些学生来说,教师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他们的观察与二力平衡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如让他们明白好像总有一个力在与引力相反的方向上起着作用),或者有可能的话,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索,尝试各种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换句话说,上面举的这些例子表明仅有数字媒体并不能创造出搭建支架的机会——学生当前对概念的认识水平(这一点可以通过他们的谈话体现出来)也需要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在最近发展区内搭建起支架,促进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讨论

就像之前的一些研究人员突出强调的那样,在学校组织的实地参观过程中提供中介支持(参见Bell,etal。,2009),在参观结束后开展相应的后续活动(参见Aal。,2000),对于实现这一过程中学习的最优化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然而,不管是在参观期间提供中介支持,还是在参观结束后开展后续活动,都存在着很多困难与障碍,包括参观期间的资源有限(如工作人员的配备),教师对实地参观的地点不熟悉,对在这样的活动中如何为学习提供支持也不清楚,另外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还有课程教学任务以及其他的各种压力,教师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后续活动所知不多,也没有时间准备,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如此,本章举的这些例子还表明,这些困难与障碍还是有办法来解决与克服的,比如,我们可以给教师提供各种工具手段,帮助他们为学生在参观结束后继续从中学习提供中介支持。显然,诸如此类的资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克服所有障碍,但上面举的那些例子还是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有价值的前进方向,沿着这个方向,是可以解决某些问题,克服某些障碍的,进而可以为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提供中介支持,在参观结束后开展相应的后续活动。例如,有时候在科学中心用心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和教师此时在这个学年里恰好要讲的课程内容没什么关系,从而没有办法联系在一起。但参观期间有录像机把他们的这段活动录制下来了,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到与之相关的部分时,就可以使用这些视频片段了。事实上,有学生参加了本项研究的教师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希望把类似的资源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一般来说,本章中举的这些例子表明:数字媒体是可以被作为一种工具手段的,通过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提供支架,促进其实地参观的经验不断发展,推动其与科学中心展品的互动不断进步。更具体地讲,它们证明像这样的一些媒体还是有潜力引发学生对实地考察活动做出陈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有关于其最近发展区的蛛丝马迹。这样一来,他们陈述的方式与数字媒体结合在一起,便可以创造出搭建支架的机会,或创造出“教学上的有利时机”。另外,先前进行的研究发现本研究中利用的这些展品每一件都可以引发学生展开类型相似的讨论,包括以自己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为基础做出各种陈述等(De;Osborne,2010)。因此,各种不同的展品似乎都有潜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中介支持,都可以被用来为促进他们科学认识的发展搭建支架。

然而,这并不是无条件的,其间还存在着很多限制。例如,尽管我们可以认为使用数字媒体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进行更加富有深度的阐述,但如果没有诸如此类的刺激物的存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现在手里的数据也无法支持我们对这一论断进行验证。另外,教师是否能够或是否愿意像本章在这里所描述的那样来使用数字媒体,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是,教师(以及科学中心)对诸如此类的资源是非常感兴趣的,而我们也需要为教师在参观结束后开展各种后续活动提供支持。相关数据的确表明,数字媒体能够在实地参观结束后开展的后续活动中为教师提供帮助,能够搭建支架,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上面存在的这些限制让我们在对本研究获得的发现进行解读时要非常小心谨慎,但它们同时也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指出了有价值的方向。如果教师真正拥有了诸如此类的资源,会发生些什么?他们愿意用吗?如果他们愿意用的话,怎么用?需要何种类型的支持才能够让教师用得更加有效?如果我们能够搞清楚这些问题的话,那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有助于我们明确在创建诸如此类的资源并把它们应用于学校之中时,需要哪些技术或后勤方面的支持。更有意思的可能是参观科学中心以及开展的后续活动会引发各种谈话与互动,而未来在课堂中进行的研究则可以推进这一领域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谈话与互动的理解与认识。最后,像这样的研究还可以让学生像过电影一样把他们进行的各种互动过一遍,这有助于深化他们对自己在科学中心环境下所获体验的本质的认识,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们是如何对展品进行解读的。

像本章描述的那些研究对于在科学中心工作的人来说也非常有用。例如,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证据来证明学生对展品展示的现象的认识水平(或缺乏认识),那么这就可以帮助那些负责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的科学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前来参观的人提供更加细致入微且恰到好处的支持。学生常常搞不懂某些展品究竟要展示什么,这说明(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参观过程中为观众提供中介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那些负责设计与开发展品的人也可以从中获得某些洞见,对展品进行修改与完善。例如,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到滑轮才是理解“用力拉哟!”这件展品的关键所在。各种视频片段及照片帮助研究者找到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木制的滑轮没有上色,在视觉上与展品的顶部及展品背后的一面镜子墙混在了一起,不容易看到。因此,给这些滑轮涂上对比鲜明的颜色,就可以增加学生注意到它们的可能性,而这是学生理解滑轮在这件展品展示的现象中所发挥的功能的前提。

本章提供了一幅图景,展现了如何使用数字媒体来为学生理解科学中心展品展现的现象提供支架,从而拓展参观所具有的学习潜力。然而,除了本研究已经明确的那些限制之外,另外还要加以小心。而且社会文化理论以及在这一传统中进行的研究对支架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强调,认为支架是在最近发展区内为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的一种有效方式(Vygotsky,1978;Wells,1999),而且教师对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的支架很熟悉(Ed;Mercer,1987),但支架的搭建——以及更为一般的提供中介支持——仍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教师往往会错失搭建支架以促进更进一步的发展的机会(Bliss,Askey&Macrae,1996)。早前举的那些例子尽管令人感到鼓舞,但也体现出教师还需要更进一步地理解学生做出的陈述,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创造出各种互动,而这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直来直去的工作。未来的研究涉及课堂环境下的教师,因此需要明确在何种程度上、在什么条件下,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支架的潜力才能被释放出来,搞清楚这一点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Anderson,D。(1999)。Thedevelopmentofsergentfromscemuseumandpostvisitactivityexperies'struofknow-ledge。UnpublishedPh。D。,QueenslayofTeology,Brisbaralia。

Anderson,D。,Kisiel,J。&Storksdieck,M。(2teachers'perspefieldtrips:Disgongrouries。Curator,49(3),365-386。

Anderson,D。,Lucas,K。B。,Ginns,I。S。&Dierking,L。D。(2000)。Deve-lopmentofkelectridmagismduringavisittoascemuseuma-visitactivities。JournalofResearSg,27(4),485-495。

Anderson,D。&Nashon,S。(2007)。Predatorsofkruterpretis'metaiparkphysi。SceEdu,91(2),298-320。

Ash,D。(2002)。ioiversationsaboutbiology。I,K。p;K。Knutson(Eds。),Learionsinmuseums(pp。357-400)。Mahwah,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Ash,D。(2004)。Howdofamiliesusequestionsatdioramas?:Implisforexhibitdesign。Curator,47(1),84-100。

Beiers,R。J。&McRobbie,C。J。(1992)。Learniivestres。ResearSceEdu,22,38-44。

Bell,P。(2004)。Theschoolscelaboratory:sideratioeology,aificpractice。PaperpreparedforthemeetingHighSchoolSceLaboratories:RoleandVision。NationalAcademyofSces,12-13July,2004。

Bell,P。,Lewenstein,B。,Shouse,A。;Feder,M。A。(Eds。)。(2sinformales:People,pladpursuits。Washington,D。alAcademiesPress。

Bliss,J。,Aske;Cacrae,S。(1996)。Effectiveteadlearning:Sgrevisited。OxfordReviewofEdu,22(1),37-61。

Brown,A。,Ellery,S。&e,J。C。(1998)。gzonesofproximaldevelopmeroniJ。G。Greeno&S。V。Goldmahinkingpramathematidsg,(pp。341-368)。Mahwah,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S。(2003)。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inVygotsky'sanalysisandinstruA。Kozulin,B。Gindis,V。S。Ageyev&S。M。Miller(Eds。),Vygotsky'sEdualTheoryinCulturaltext,(pp。39-64)。Cambridge:CambridgeUyPress。

&,J。&Osborne,J。(2010)。Resofexhibits:Stimulatedreterviewswithprimaryschoolaboutstreexhibits。IionalJournalofSceEdu,32(10),1365-1388。

&,J。&Storksdieck,M。(2008)。Ashortreviewofschoolfieldtrips:Keyfindingsfromthepastandimplisforthefuture。VisitorStudies,11(2),181-197。

Ed;Mer。(1987)。ohedevelopmeandinginthe。Le。Erom,Y。(1999)。Innovativelearninginworkteams:AnalyzingcyowledgeinpraY。Erom,R。Miettinen&R。L。Punamaki(Eds。),Perspeactivitytheory(pp。377-4e:CambridgeUyPress。

Falp;Gilbert,J。(2005)。Thestimulated-recallmethod:Aresearchtoolapplicabletatscemuseums。Hist。c。Saude-Manguinhos,12(Suppl。),93-115。

Granott,N。(2005)。Sgdynamicallyte:Previousaives。Nesychology,23,140-151。

Lapadat,J。C。(2000)。struofsowledge:Sgceptualgethroughdiscourse。JournalofIion,35(2),1-14。

Lin,Y。S。&Guba,E。G。(1985)。Naturalistiquiry。Loions。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