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E:嗯……一般来说不会,但……
13T:嗯……我觉得……我对秃鹰的了解太少了……
14E:是的……
15T:没有动物能吃了秃鹰……它们处在食物链的最上方,我认为是这样……我不完全确定……我就是这么认为而已。
在这段对话中,出现了两个相间,都和乌鸦的行为有关。第一个相间关注的是乌鸦的行为,特别是它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地靠近一个明显具有危险性而且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第1行至第3行)。这个相间的消弭是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相关完成的,即乌鸦也是吃腐肉的动物,而且还饥肠辘辘(第7行至第9行)。第二个相间关注的是乌鸦是否会成为鹰潜在的猎物。这个相间的消弭是通过两个相关来完成的,第一个相关就是之前已经建立起来的吃腐肉的动物,第二个相关则是秃鹰及它们的捕食行为(第13行至第15行)。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这段对话里,有几个对于学生来说属于相守的词语,即她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疑。比如,“乌鸦”“秃鹰”“饥肠辘辘”等,这些词语被这两位实习生用来作为起点,来建立新的相关以填补出现的相间。
这时候,第三位实习生安娜加入了会话。
17E:我们在谈论乌鸦呢……它们竟然敢靠得这么近。
18T:它在啄鹰尾巴上的羽毛!
19A:不错。我刚才是这样写的:瑞典吃腐肉的鸟……因此……它是喜鹊吧?
20T:是乌鸦。
21E:是乌鸦。
22T:唉!
23E:这没那么重要。
24A:它们是吃腐肉的动物吧?
25T:是啊!我觉得是。当想到秃鹰的时候,我才得出这个结论的,因为秃鹰是吃腐肉的。
26T:一点不错……如果有动物在这里吃一些刚死不久的东西,它们就会跑过来在四周转来转去。
27A:呃。
28T:然后,它们就会吃别人剩下的。
29E:你之前想到过这一点吗?
30T:没……
31E:我也没有想到乌鸦……我以为它们是吃蓝莓的……
32T:没错。
33E:我觉得它们是不吃死了的动物的。
34T:是的。没错。
35A:但它就是这么……它们常常飞到垃圾桶上并且……
36T:是的!所有那些动物都是如此,喜鹊……
37A:你以前想到过吗?我是没有想到过。
38E:我也没有。
39A:唉!
她们发现了第三个相间(第24行),即乌鸦到底是不是吃腐肉的动物。尽管这三位实习生之前已经在乌鸦与吃腐肉的动物之间建立起了相关,但她们显然还需要把这种相关进一步推向深入。因此,一系列新的相关便被建构起来了。这些新的相关是建立在先前经验上的,这些先前的经验关注的是秃鹰(第25行至第26行)、乌鸦(第31行至第33行)和喜鹊(原文如此;第35行至第39行)的捕食行为。因此,实践认识论分析在这里展现了实习生之前的经验是如何被纳入现在的学习过程之中的。
在一段短暂的停顿后,她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相间,即乌鸦为什么在等着轮到自己。这些实习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改订与重述,以填补这个相间:乌鸦不是在等待;它们是想赶走鹰(第44行至第53行)。
40T:你刚才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41A:呃……喜鹊,待在那儿,等着轮到自己。
42T:啊!是那只。
43A:不错……还有另外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