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美术鉴赏与实践心得体会 > 第四节 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第1页)

第四节 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第1页)

第四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抽象表现主义

一、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特点是用奇妙而充满幻觉感的视觉图像呈现人类潜意识与无意识的精神层面。画面中充满梦幻般的和不合现实逻辑的视觉符号。1924年,安德烈·布莱顿提出超现实主义的纲领,并主要在欧洲发展了这场运动。早期达达运动的许多艺术家如著名的达利也加入到了超现实主义运动中。超现实主义艺术在某些方面与欧洲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艺术传统颇有渊源,但它的核心理念主要受到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的影响。1900年,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揭示了人类意识多种层次的存在。对潜意识和非理性精神领域的研究配合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崩溃,营造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创新氛围。20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主要有阿尔普、恩斯特、达利、契里科、曼雷、米罗以及马格利特。

在艺术家们看来,超现实主义理论恰恰印证了他们直接从生活中观察、感受得来的印象:整个社会越来越疯狂、无序和贪婪。按荣格的说法,集体无意识将人本性中存在的欲望、恐惧和盲从,转化成社会行为中一些可怕又愚蠢的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摧毁了世人对科学和理性能够造就一个美好世界的信任。当战争造成的死亡如此**裸地展现在人的面前时,人们不禁要问:时间、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的精神意识又是怎样的?

面对现实精神困境,有些艺术家选择了表现的手法,呐喊出强烈的情感以期获得抒发和缓解;有些艺术家则采用打倒一切、虚无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态度;有些则用艺术家的想象力,像弗洛伊德一样,冷静又深刻地对人的潜意识领域进行剖析与表现。

二、作者介绍

萨尔瓦多·达利是个无政府主义者、达达主义者、反文化的虚无主义者,一个狂妄自大、好出风头、目空一切的人。他出生在西班牙东北部加泰隆尼亚省,从小就对绘画和新奇事物非常敏感,曾受到毕加索、莫兰迪、契里科等艺术家的影响。1929年,他参加超现实主义美术运动,创作出了许多新颖而富有视觉震撼力的作品。达利的作品体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表现出他偏执的意识倾向和对原子物理学的想象与认识,以略带魔幻写实的绘画手法,构造了一个真实与虚幻并存的超理性的视觉世界。在绘画中,为了发掘潜意识中的造型意象,达利采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创作方法,帮助构思幻觉般的境界。同时,达利在创作手法和材料上也不拘一格,涉猎广泛,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了大量的雕塑、摄影、设计甚至电影作品。

达利还是一位善于炒作的人,他利用时尚媒体营造和树立自己的形象,在观众面前把自己的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其天才和想象力以及将精神视觉化的绘画技巧和特立独行的张狂外表,甚至胡须,也被他打造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标志。

三、作品赏析

以他的《内战的前兆》(图15-12)为例,我们可以一窥其主要的艺术风格,该画还有一个副标题“煮毛豆似的柔软构成”。这里的内战是指当时即将来临的著名的西班牙内战。这样一幅纯属幻想的作品,由于它的不可思议性,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喻义性,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如毛豆般柔软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的骨骼与肉状形体象征画家对战争的恐怖预感。

图15-12达利《内战的前兆》

物象本身就是一种诗性呈现。当一件物象进入人的眼睛时,人所感知的不仅是能指认其性质和名称的信息,还带有情感性的意义,这样,你看见蚂蚁、太阳或看见钟表、大树时必然会感到其中特别的情感震撼力。

《记忆之永恒》(图15-13)是达利最有魅力的作品之一。远景是一片虚无缥缈的山水,中景有一奇怪的有机物形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树枝上挂下来的挂表,像蜡一样呈融化状的表盘,时间在这里变了形。这种变形表达了“柔软”和“坚硬”的矛盾,也是艺术家对于时间概念的感觉。风景与空间传递出静谧的恐怖感,似乎预示着未来的世界在原子武器的威胁下可能被融化、销蚀。画面中间的形象隐约让人联想到妖怪的眼、鼻和脸,据说表示的是艺术家自己的形象。画面左下角红色的钟表上爬满了黑色的蚂蚁,达利有时用蚂蚁作为死亡和性器的象征。

图15-13达利《记忆之永恒》

达利最初受立体派的强烈影响,后来被超现实主义所吸引,成为该派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他的画中,超现实主义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形象的心理象征性明确地显露出现。达利在这幅画里把各种本来没有现实关联的形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特殊的“意义”,如左下角前景中的器皿和蚂蚁,观众看了就会感到肉麻、恐惧,仿佛时间或者生命被“众生”毫无意义地吞噬着。

超现实主义画家所采用的绘画手法多为写实性的,这样可以刻画具体的形象符号,来表示人们潜意识的精神内容。达利在这幅画的描绘中突出了色彩、质感、立体感和光影的真实性,仿佛要诱导观众进入梦一般的幻境,但同时又营造出多个矛盾的空间以及挑战常识的场景,如钟表、蚂蚁及远处不真实的地平线和透视空间。这种手法有助于渲染亦真亦幻、令人毛骨悚然的心理虚拟真实。

欣赏超现实主义绘画要试着体会画中所要暗示的心理意境,特别是理解画作传递出的孤寂、恐惧、不安和怀疑,体味画家是怎样利用充满心理矛盾的场景、造型和空间来营造特殊的氛围的。

四、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作品《靴子》(图15-14)中,一双黑色的靴子立在木板壁前,靴子尖上,赫然出现的是一双写实的人脚。马格利特是创作这类将两种不同形态的物象加以综合,化成一种矛盾体艺术的先锋。他常常使用这些变异、夸张、逻辑矛盾的构思方法来增强作品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图15-14马格利特《靴子》

马格利特出生在比利时,14岁时,母亲不明原因地自杀。其早期受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于达达主义者。与契里科的相识启发他以超现实主义的理念创作绘画。马格利特的场景仿佛是心理电影或戏剧场景,经常采取引起神秘感和矛盾心理的写实手法。这种方式就像今天特效电影中尽力营造的乱真手法一样,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也在“乱真”,只不过艺术家们不是靠电脑特技来演示人变成金属、魔鬼钻出墙壁的幻想,而是靠形象的隐喻。

超现实主义的大多数画家喜欢采用西方古典造型法去描绘形象,比如街道、建筑物、静物和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种强调光影真实感的表现方法比照着虚幻的画面内容就会产生一种无法理喻的荒诞效果。把梦中的物象变成可视可触的现实,让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体会心理深处的一些隐秘、不可知的东西,就是超现实主义者最常采用的游戏法则。

下面具体列举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常用的一些形式:

变幻时空——达利常用的方法,画中有多重空间,让人分不清哪个才算最合理的空间。

拼合物体——把不同性质的物体拼成同一个。

特异的气氛——用色彩和明暗渲染怪异的环境和气氛,像契里科和德尔沃喜欢强调的那样。

矛盾关系——有比例上的矛盾,也有物体性质的矛盾,如马格利特画的鸽子与海洋的比例。

具象与幻象——看上去画的是特别真实、具体的物质形态,可越看越觉得不真实,如超现实主义画家唐居伊的画经常在画面的下半部画上鹅卵石一样的小东西,还很像城市或者骨头,但越看越觉得像是噩梦中遭受核爆炸厄运的地球幻象。

有机物的抽象形态——有机物特有的结构形态,被超现实主义者抽象出来成为一种比喻方式,频频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如恩斯特在《马的图谱》(图15-15)中把机械零件与有机体的骨骼、筋肉像集装箱一样组装、融合成一种超自然的形体。

图15-15恩斯特《马的图谱》

五、波丘尼:《空间中的连续形式》

1。未来主义运动

未来主义源于意大利,是一场以颂扬工业化和科技时代为特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1909年,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机器和运动是未来主义艺术的核心主题。未来主义艺术充满了城市化、机械主义、速度、力量以及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其艺术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等,体现了反叛传统的时代特征。未来主义的重要艺术家有巴拉、波丘尼、卡罗等。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极为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交通与通信手段大大改进……这些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结构,从而引起了文学艺术领域的变革。旧的传统观念和艺术形式与人的新感觉方式严重脱节,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艺术领域也产生了像未来主义这样的流派。未来主义受到尼采、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同旧的传统文化彻底决裂,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追求文学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全面革新。未来主义者热情地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大都市、机器文明、速度、竞争、喧嚣成为他们歌颂与表现的主要主题。

“有一种新的美感……如炮弹一般风驰电掣的汽车比‘有翅膀的萨摩得拉斯胜利女神像’更美……”。

——马里内蒂(《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

“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美”,“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一切博物馆画廊……”这些宣言号召扫**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这一宣言热情讴歌了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技术,并强烈批判传统的美学和艺术权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和古董,提出了烧毁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口号,带有强烈的无政府主义和个人狂热。它扎根于柏格森和尼采的哲学思想,扎根于无政府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流行的虚无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并且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导致未来主义被法西斯势力所用,成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附庸。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