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美术鉴赏手抄报 > 第二节 经典作品鉴赏与分析(第2页)

第二节 经典作品鉴赏与分析(第2页)

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属于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礼器,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千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5-3)。

图5-3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每个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其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羊头卷角,羊头与羊颈伸出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缝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缝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宁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其出土的青铜器被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四羊方尊便是“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也是宁乡出土最早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绝大多数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特征一致。考古学者认为,从造型与铸造特征方面看,四羊方尊是典型的商代青铜器。

“尊”是一种盛酒器,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形,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尊”是常与“彝”并称的青铜礼器,此类器物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基本造型是侈口、高颈,圆腹或方腹、圈足较高。四羊方尊式的方形尊和觚式尊,共同特点是在器表的合缝处多饰有凸起的棱脊,且通身雕满了精密繁缛的云雷纹、兽面纹、蕉叶纹,整个器物给人以雄浑厚重之感。

3。作品分析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等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方尊中卷角羊的利用,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合缝处的长棱脊改善了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简洁,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四、西周虢季子白盘

1。时代背景

西周朝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沣水西岸。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羑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伐纣。商纣王仓皇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武王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大多数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所变化。

2。作品介绍

虢季子白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器呈长方形,四面各有二兽首衔环,四足作矩形,饰环带纹。长130。2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虢季子白盘造型巨大,纹饰华美,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图5-4)。盘为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礼记·内则》:“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盘与匜配合使用。当时盥洗以匜倒水,用盘承接。盘的作用与现代的脸盆相近,匜则像一只瓢。贵族行礼仪时,往往用匜浇水洗手,用盘承之。

图5-4西周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文王之弟虢叔始封宝鸡,后东迁三门峡地域,虢季子白就是虢氏家族成员。宝鸡市东南是丰镐的西大门,三门峡境内有交通要塞函谷关和必经要津“茅津渡”,对于周王室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虢季子白的军功和虢氏家族所居之地看,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确实起到了“以藩屏周”的重要作用。此盘有铭文111字:“唯十有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庸武于武功,经维四方,薄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环子白,献俘于王,孔嘉子白,义王格周庙宣麝,受飨。王曰白父,孔显有光。王赐乘马,是用佐王。口赐用弓,彤矢其央。口赐用戊,用变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记述虢季子白受周王之命,征伐北方民族的一次战争,杀死五百名敌人,活捉五十名俘虏,因有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铭文语言洗练,是研究西周政治、军事、青铜工艺的重要史料。铭文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3。作品分析

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纹饰华美,为青铜器中的瑰宝。虢季子白盘一向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它的金文排列方式与字形处理方式显然有别于其他西周铭文,却与东周后期战国吴楚文存在着某种相近的格局。例如,它非常注意每一文字的单独性。线条讲究清丽流畅的感觉,而字形却注重疏密避让,有些线条刻意拉长,造成动**的空间效果。造型的精练与细密,也使我们惊讶于西周金文中这样清丽秀逸的格调。

五、西汉长信宫灯

1。时代背景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出现割据势力,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他们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推翻秦朝统治。

刘邦听从谋士的安排,于公元前206年首先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实现“先入关者为汉王”的约定而成汉王,但因自己的实力不及项羽,转而退军霸上。此后项羽渐握大权,他杀掉了义帝,自封为“西楚霸王”,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他将刘邦封在蜀地,并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该年中国有两个年号:一是“汉王元年”;一是“西楚霸王元年”。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开始进攻项羽,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他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韩信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了项羽,而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汉。五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汉代漆器、丝织和陶瓷等都成为工艺美术史上值得重视的项目。汉代的工艺美术中,青铜器也占了一定的位置。壶是汉代青铜器的流行样式。一般的是朴素无饰,只鎏金。有些比较华丽的,有细如发丝的线刻的流云或人兽等纹饰。汉代也流行用青铜做成羊、驼、人等形状的灯和各种形状的香炉。有一种炉,通称为“博山炉”,上部做成山岳的样式,岭峦间有树木和野兽,其下承之以人形及盘。据记载,汉成帝时长安有巧匠丁缓,所作华美的作品中,就有紫金的香炉及雕镂奇禽异兽的九层金博山香炉。汉代青铜器中,铜镜也十分发达。

2。作品介绍

长信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公元前172年铸造,青铜鎏金制品,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灯最初的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刘揭之子“有罪国除”,此灯被没收进少府的“内者”(官名),归长信宫所有,故又增加了“长信宫”字样的铭文以示宫灯易主。长信宫是皇太后居住的宫殿,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景帝时为皇太后,很有权势。后来窦太后又把此灯送给了家族中的一位叫窦绾的女子,窦绾将铜灯视为珍宝,死后就将灯随葬。

长信宫灯的形态为一年轻跣足宫女,跪坐在地,她面目端庄清秀,目光十分专注,头略向前倾斜,神情恭谨、小心翼翼,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

整件宫灯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由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6个部分铸造组成,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灯部分的灯盘分上下两部分,刻有“阳信家”铭文,可以转动以调整灯光的方向,嵌于灯盘沟槽上的弧形瓦状铜柄可以调整出光口的大小而来控制灯光的亮度。右手与下垂的衣袖罩于铜灯顶部。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的气体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灯罩上方部分残留有少量蜡状残留物,推测宫灯内燃烧的物质是动物脂肪或蜡烛。宫灯表面没有过多的修饰物与复杂的花纹,在同时代的宫廷用具中显得较为朴素。

灯上刻铭文九处,共65字,内容包括灯的重量、容量、铸造时间和所有者等,如“长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内者卧”。

3。作品分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