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不安之书哪个译本好 > 第23章 没有材料的自传22(第2页)

第23章 没有材料的自传22(第2页)

是的,这就是日落。我心烦意乱,缓缓地漫步到阿尔范德加大街的尽头。我看见,在宫殿广场那头,西边的天空显然暗淡下来。湛蓝的天空被染成绿色,渐变成淡灰,而在左边,河对岸的小山上,死气沉沉的粉色雾气中弥漫着一大团淡褐色。我所没有的巨大宁静冷冷地呈现在抽象的秋空中。不拥有它,我体验到想象它存在的微弱快乐。但在现实中,没有宁静,也不缺乏宁静,只有每种颜色都在褪色的天空;淡蓝,蓝绿,介于蓝绿之间的浅灰,远处不是云朵的云朵所呈现的模糊色调,褪去的红使它暗得发黄。这一切是一种幻象,一出现便消失,一段介于虚无和高空中的虚无之间的短暂插曲,在天空和悲伤的阴影中无影无形地弥漫。

我感受和遗忘。一种怀旧之情——每个人对每个事物都会产生的怀旧——向我侵袭,就像寒冷空气中的鸦片。我从观看中获得一种内心的虚假狂喜。

朝着大海,西沉的太阳越来越低,光线消失在一抹被发绿的空气染成蓝的铅白里。天空中浮动着一种什么事情从未实现的倦怠。天空的全景归于寂静。

在这样的时刻,我突然生出一种感觉,希望能获得无情地表达自我的天赋,一种随意的古怪念头,就像我的命运。但是不:这正在瓦解的、遥远而高远的天空,此时就是一切,我感觉到的情感,各种困惑感聚集在一起,它们不过是这无用的天空倒映在我心灵之湖的倒影——险峻岩石间与世隔绝的湖,完全寂静,一种死人的凝望,站在高处心烦意乱地凝视自我。

许多次,许多次,就像此刻,对自我的感受将我压迫——我觉得痛苦是因为它只是一种感觉,我觉得不安是因为我在这里怀念我从不知道的东西,一切情感的日落,泛黄的我,用灰色的忧伤嵌进我外在的自我意识中。

啊,谁能将我从存在中拯救出来?我既不想死亡,也不想生命:渴望深处,其他事物在熠熠闪光,像可能藏在深井里的钻石,无人能下得去。这是真实和不可能的宇宙的一切负担和悲伤,像不知名军队的旗帜在空中摆**,这些颜色将虚构的天空渲染,想象中的新月,太遥远,无感觉,此时浮现在寂静的、令人吃惊的苍白中。

一切归咎于真主的缺失,神圣天堂和关闭的心灵的空洞死尸。无边的牢狱——因为你就是无边,你无处可逃!

救赎

啊,当我们踏着夜色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从内心向建筑物的外墙凝望,一切结构上的不同,建筑细节,点灯的窗,盆栽植物装点下的独特阳台,这是多么超然的感觉啊——是的,看着这一切,意识驱使下,我的双唇大声念着救赎的话,这使我感到一种本能的快乐。但这一切都不真实!

我喜欢散文的理由

我更喜欢散文而不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纯粹是个人原因:我没有选择,因为我不会写韵文。第二个原因适用于每个人,然而,我不认为散文只是一种诗歌的影子或伪装形式。散文值得细看,因为它关系到一切艺术价值的本质所在。

我将诗歌看作一种介于音乐和散文之间的中间阶段。和音乐一样,诗歌要遵从音韵节律,即使没有严格的韵律,他们的存在仍然受到格、约束、压抑和责难的自动机制的影响。在散文中,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我们可以在思考的同时加入音乐的韵律。我们可以置身诗歌之外,加入诗歌的节律。偶尔出现诗韵不会扰乱散文,但是,偶尔出现散文的节奏会毁掉诗歌。

散文将一切艺术囊括其中,部分是因为语言包含了整个世界,部分是因为不受限制的语言包含了一切表达和思考的可能性。在散文中,通过转换句,我们可以渲染一切:绘画只能通过颜色和形态直接渲染,就其本身而言,它没有内在维度;同样,音乐只能通过韵律直接渲染,就其本身而言,它没有正式形体,更不用说第二形体,即思想;建筑师必须要从特定的、坚硬的外在事物中找到结构,我们带着韵律、犹豫、连续性和流动性来建造房子;雕刻家必须将真实留给世界,没有变体过程带来的氛围;最后是诗歌,诗人就像秘密社团的新加入者,是纪律和惯例的奴仆(尽管出于自愿)。

我确信,在一个完美的文明世界中,除了散文没有其他艺术。日落就是日落,我们只是通过言语艺术理解它们,用一种可理解的音乐色彩表现出来。我们没有雕刻实体,而是让它们保持原有的柔软轮廓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温热。我们造房子是为了住进去,这终究也是造房子的目的所在。由于诗歌明显有点幼稚,容易记住,是一种初级的辅助形式,所以诗歌是为儿童而写的,是他们学习散文的准备阶段。

哪怕是被我们称作次要艺术的东西,它们在散文中也能找到共鸣。散文为自己唱歌,为自己跳舞,为自己朗诵。散文中有踩着妙曼舞步的文字韵律,表达的思想就像剥去外衣,露出堪称典范的真实感官。散文中还有伟大演员的微妙手势,文字带着一种节奏,将宇宙中的无形奥秘转变成有形物质。

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作者从来不会谈到晚霞,但是,读他们的作品时,我了解了绚丽多彩的晚霞。在句法能力——我们通过它来区分存在、声音和形状的价值——和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就是能感知到蓝天实际上是绿色的,以及蓝绿的天空中掺杂着多少黄——之间存在一种联系。

它可归结为——区分和辨别的能力。没有句法,就没有经久不衰的情感。不朽依赖文法家而存在。

生活是一种压迫

阅读意味着在他人之手的牵引下做梦。阅读时漫不经心,思想走神,就意味着松开了那只手。肤浅地读书是读得好、读得深的最好办法。

生活是多么卑劣可鄙啊!注意,因为它卑劣可鄙,尽管你什么也不想要,生活却总是把一切强加于你,一切都不依赖你的意志或者意志中的幻觉而转移。

死亡意味着完全变成他者。所以,自杀是一种怯懦:它意味着完全屈服于生活。

艺术是替代品

艺术是行动或生活的替代品。如果生活是情感的矫饰表达,那么艺术是情感的理智表达。通过梦,我们可以得到得不到的、尝试不能尝试的、实现不能实现的一切。这就是我们创造艺术的目的。在其他时候,我们的情感如此强烈,尽管付之行动,这种行动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生活中剩下的那些未被表达的情感,被用于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有两种艺术家:一种表达他没有的情感,另一种表达他多余的情感。

肃穆的悲伤

……肃穆的悲伤,存在于一切伟大事物中——高山和伟人,深沉的夜和永恒的诗篇。

爱意味着死去

如果我们只去爱,那么就会死去。

爱是什么

我曾真正被人爱过一次。人们总是用一种友善的方式对待我,连我几乎不认识的人也很难对我粗暴、无礼或冷淡。有些友善待我的人,倘若我做出一点回应,就可能发展成一种爱或感情。但我总是缺乏耐心,也无法聚精会神去做这样的努力。

起初我以为(我们对自己了解得如此少!),我的心灵对这类事情的冷漠应归咎于我的羞怯。然而,我逐渐意识到,这实际上应归咎于面对面的感情带给我的乏味感,这种乏味不能与生活的乏味混为一谈。我没有耐心让自己保持持续不断的感觉,尤其是保持这种感觉需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凭着智慧敏锐力和心理洞察力,我足以能够知道“如何去做”。而我总是忘记“为什么这么做”。我意志的薄弱总是始于薄弱意志,任何意志都如此。我的情感、智识、意志和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如此。

然而有一次,命运竟然鬼使神差使我相信自己爱上了什么人,并得以证实那个人也真正爱着我。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惑不解,就好像我得了什么不能兑换现金的大奖。于是,由于我也是凡夫俗子,我感到有些飘飘然。然而,看起来再自然不过的情感瞬间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难以界定的不适感,这种感觉包含了乏味、羞辱和倦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