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全文在线 > 第241章 捐赠6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3页)

第241章 捐赠6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3页)

陈秉文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萤火林节点,低声回应:“也许,真正的治愈从来不是让死者复活,而是让生者原谅自己。”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

三天后,国际媒体爆出重磅新闻:某西方大国秘密资助的科技公司宣布研发成功“共感重构引擎”,声称可通过AI模拟任意逝者人格,实现“数字永生”。发布会上,一名男子含泪与“已故妻子”的虚拟形象对话,场景逼真到令人窒息。

舆论哗然。

支持者称这是科技的伟大胜利,反对者则痛斥其亵渎灵魂。更可怕的是,短短一周内,全球涌现数百家类似公司,打着“让爱延续”的旗号兜售“定制亡者服务”,价格从几千到百万不等。

诈骗案再度激增。

更有甚者,有人利用该技术冒充政要亲属发布虚假遗嘱,引发多国财产纠纷;还有邪教组织宣称“神明已通过共感网络降临”,煽动信徒集体绝食等待“灵魂接引”。

陈秉文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一项大胆计划:“我们要发起一场全球共感静默日。”

众人哗然。

“你是说……关闭所有节点?”有人惊问。

“不。”他摇头,“是让人们自愿关闭设备二十四小时,去做一件最原始的事??面对面说出心里话。”

“这太理想化了!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谁会有空……”

“正因为没人有空,才更要这么做。”陈秉文打断,“我们不是对抗科技,是提醒人们:真正的共感,始于放下机器的那一刻。”

计划命名为“一日无眠”。

起初响应者寥寥,但随着马尼拉老妇人、深水?女义工、屯门母亲的真实故事被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太过依赖“听见”,反而忘了“诉说”?

最终,一百二十三个国家、超过两亿人参与“一日无眠”。

那一天,学校停课,公司停工,政府机关关闭电子政务系统。人们走上街头,公园长椅上坐满了互相倾诉的父子,咖啡馆里情侣手牵手回忆初遇,医院病房中子女握着父母的手道歉:“以前总觉得你们唠叨,现在才知道,那些话有多珍贵。”

日本一位老人在日记中写道:“三十年没跟儿子好好说话,今天我告诉他,我不是嫌他不成器,我只是怕他太累。”

法国一对离婚十年的夫妻相约旧居,坐在曾经共同布置的客厅里,第一次坦诚说出当年为何放手。临别时,两人相拥而泣:“原来我们都以为对方不爱了,其实只是都不懂怎么表达。”

而在香港深水?巷尾,陈秉文邀请所有社区居民围坐在萤火驿站前,每人带一道家常菜,轮流讲述一个从未说出口的故事。

有个少年红着眼睛说:“我爸走之前,我一直觉得他讨厌我。因为他总打我。后来我才明白,他只是不知道怎么爱我。那天他昏迷前,手里攥着一张我没考及格的试卷……他大概……是想帮我改错吧。”

全场寂静。

片刻后,一位老太太颤巍巍站起来:“我丈夫去世五年了。我一直恨他,因为他婚内出轨。可昨晚我翻到他日记,最后一页写着:‘我对不起她,但我更怕她一个人老去。那个女人答应我,等我死后替我照顾她。’……我到现在才懂,他的背叛,也是一种笨拙的爱。”

夜风拂过,萤火苗齐齐发光,颜色各异,却在同一频率中轻轻摇曳。

陈秉文站起身,举起瓷碗:“敬所有说不出口的爱,敬所有迟来的理解,敬所有仍在生长的记忆。”

众人举碗相碰。

就在此刻,整片萤火林突然同步闪烁,光芒如潮水般涌向天空,形成一片流动的星河。瑞士监测站记录到前所未有的心核共振现象??全球数十亿未接入设备的人类,在同一时刻产生了高度一致的情感波动。

科学家称之为“群体共感觉醒”。

哲学家称其为“人性的第二次启蒙”。

而孩子们只是指着天上的光,笑着说:“树在讲故事呢。”

一个月后,联合国正式通过《共感技术限制公约》,严禁任何形式的逝者人格复制与商业化应用。同时,“共感伦理委员会”发布《倾听宪章》,明确指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