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祖坛经笺注后序丁福宝 > 第23章 机缘品第七2(第1页)

第23章 机缘品第七2(第1页)

第23章机缘品第七(2)

[8]犛,音“毛”。《法华·方便品》:“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深著于五欲,如犛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犛牛,黑色,背有长毛。尾粗大,毛尤长,颇自爱护。人取尾毛以为冠缨。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1],损益由己[2]。口诵心行,即是转经[3]。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4]。

[1]在人之人,非指他人言,亦指迷悟人之自己也。

[2]损益,犹言增减。

[3]转,转诵也,即诵满一遍又一遍,次第遍遍诵下之意。

[4]被经转,为经所转也。

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1],心悟转法华[2]。诵经久不明[3],与义作雠家[4]。无念念即正[5],有念念成邪[6]。有无俱不计[7],长御白牛车[8]。

[1]但执诵文字语句者,则为法华所转。

[2]《楞严经》:“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中庸注》:“诚能动物。”即转物之义。

[3]法达诵《法华经》三千部,不明此经之宗旨。

[4]此言与《法华》经义相违也。雠家,冤家也。《起信论》:“或为知友,或为冤家。”

[5]无念无作而念经,即为正心念经。

[6]有有无之念,则为邪心被经转。

[7]不计,不涉计较也。

[8]驾驶车马曰御。《法华科注》:“白即是诸色之本,而与本净无漏相应。体具万听,如肤之充。烦恼不染,如色之洁。”《华严合论》:“门前三驾,且受权乘。露地白牛,方明实德。”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1]: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2]。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3],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4],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5]。师曰:经意分明[6],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7]。饶伊尽思共推[8],转加悬远[9]。

[1]再启,再开问也。

[2]《法华经·方便品》:“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唯识》十:“如来实心,等觉菩萨尚不知故。”

[3]眼等诸根上利者,曰上根。

[4]羊车喻声闻,鹿车喻缘觉,牛车喻菩萨。白牛之车喻一佛乘。

[5]开示者,启发之而示以佛道也。

[6]经意,指《法华经》“方便”、“譬喻”二品之意。

[7]度,入声,量之也。

[8]饶伊,犹言尽他。

[9]远,吊远也。

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1]。殊不知坐却白牛车[2],更于门外觅三车[3]。

[1]《法华·方便品》:“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听从也,从教也。从他,即听他也。

[2]《法华经·譬喻品》:“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楣,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按:佛之知见,即在人人之自性中,故以坐白牛车喻之。

[3]《法华经·譬喻品》:“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