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祖坛经笺注后序丁福宝 > 第10章 行由品第一4(第2页)

第10章 行由品第一4(第2页)

[4]努力,勉力也。《文选》二十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南史·王僧虔传》:“况吾不能为汝荫,正宜各自努力耳。”

[5]大庾岭,在江西大庾县南,与广东南雄县分界。一名台岭,亦名庾岭,为五岭之一。当赣粤之要冲,极脸峻。原注:“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

逐后[1]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2],先是四品将军[3],性行麤糙[4]。极意参寻[5],为众人先,趁及惠能[6]。

[1]即追逐于后者。

[2]《传灯录》四:“袁州蒙山道明禅师者,鄱阳人,陈宣帝之裔孙也。国亡,落于民间。以其王孙,当有署,因有将军之号。少于永昌寺出家,慕道颇切,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寻,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即率同意数十人,蹑踪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云云。又见《宋高僧传》八、《五灯会元》二。

[3]品,官之阶级也。旧官制一品至九品,所以别爵秩之高卑也。将军古无专官,惟为将兵者之通称。

[4]“麤”与“粗”通;不精也。糙,音“操”;米谷杂也。《沩山警策》曰:“未闻佛教,一向情存粗糙。”

[5]极意,尽意也。《史记·乐书》:“李斯曰:‘放弃诗书,极意声色。’”参,参究也。寻,追寻也。韩愈诗:“由来钝騃寡参寻。”

[6]趁,耻印切,音“称”;遂也,自后追及之也。《陆机赋》:“舞者趁节以披袂。”

惠能掷[1]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2],可力争耶[3]?能隐草莽中[4]。惠明至,提掇不动[5],乃唤云[6]:行者行者[7],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盘坐石上[8]。

[1]掷,直只切,音“踯”。

[2]表,明也。《礼》:“君子表微。”《一统志》八十:“南雄府有放钵石在云封寺,石高数尺,相传唐时卢能放钵其上。”宋章得象诗:“石上曾经转钵盂,山边南北路崎岖。行人见石空嗟叹,还识西来意也无?”

[3]力争,以力相争也。《左传》:“臣不心竞而力争。”

[4]草莽,犹言草茅也。

[5]掇,音“咄”,拾取也。《传灯录》作“举之如山不动”。《正宗记》作“举其衣钵,不能动”。

[6]唤,呼也。

[7]有发而依止僧寺曰行者。

[8]盘坐,盘膝而坐,即趺坐也。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1],勿生一念[2],吾为汝说。明良久[3]。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4],正与么时[5],那个[6]是明上座[7]本来面目[8]?惠明言下大悟。

[1]屏,逐也。息,止也。诸缘者,色香等百种之世相,皆为我心识之所攀缘者之谓也。《传灯录》三“达磨章”云:“师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唐释慧海云:“万缘具绝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

[2]慧海云:“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对诸境色,永无起动,是即无念。”黄檗云:“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花果,即心便是灵智。”

[3]良久,谓历时极久也。《列子):“良久告退。”

[4]绝善恶之思想也。《传心法要》下:“问:‘如何是出三界?’师云:‘善恶都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5]犹言即此时也。《祖庭事苑》一:“与么,指辞也,审辞也,问辞也。”

[6]那个,俗语,指不思善不思恶而言。

[7]上座,僧人之尊称,在最高之位者。

[8]本来面目,犹言自己之本分也。《传习录》:“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修心诀》:“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亦是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密密相传底法印也。若悟此心,真所谓不践阶梯,径登佛地,步步超三界,归家顿绝疑。”

复问云:上来[1]密语密意外[2],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3],密在汝边[4]。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5]。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6]。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7]。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8]。明礼辞[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