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祖坛经笺注pdf > 第22章 机缘品第七1(第2页)

第22章 机缘品第七1(第2页)

[2]前念已过去,不可沾恋而再使之生。以全此心之清净圆明,即离一切相也。

[3]心体湛然,应用自在。故后念不可灭也。后念若灭,已如槁木死灰之无情,不可作佛。

[4]经云:“一切惟心造。”又曰:“心生则种种法生。”故知一切皆由心造。

[5]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离一切相,即是本来清净佛。

听吾偈曰:即心名慧[1],即佛乃定[2]。定慧等持[3],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4]。用本无生[5],双修是正[6]。

[1]不起一念即定,此名即心。是心常能照境谓之慧,同体异名也。

[2]离一切相,即佛乃定。定是慧体,其名虽异,其本来则一也。

[3]等持,别本作“等等”。《传灯》《会元》《正脉》皆作“等持”。即“定慧均等修持”之谓也。《涅槃经》:“定慧等学,明见佛性。”《顿悟入道要门论》下:“僧问:如何定慧等学?师曰:定是体,慧是用。从定起慧,从慧归定,如水与波,一体更无前后,名定慧等学。”《小止观》上:“《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故经云:‘声闻之人,定力多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智慧力多,虽见佛性,而不明了。诸佛如来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见于佛性。’”

[4]习性,研习修成之性也。《地持经》:“习种性者,从先来修善所得,是名习种性。”

[5]定体起用名为慧。慧,寂而常照。定,照而常寂。寂,故无生无灭也。无生无灭之所起用,用亦无生无灭,故能照而常寂。是乃本来一体正法也。

[6]双修,定慧双修也。《修心诀》:“曹溪云: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若悟如是,任运寂知,遮照无二,则是为顿门个者,双修定慧也。”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1],不悟而自屈[2]。我知定慧因[3],双修离诸物[4]。

[1]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成一切相,离一切相,无二无别。

[2]不悟者,自己屈辱自佛。

[3]言我今始知定慧之正因。

[4]双修定慧,则离一切相。

僧法达,洪州人[1]。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2]。来礼祖师,头不至地[3]。祖诃[4]曰:礼不投地[5],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6]?

[1]洪州,隋置,旋废。唐复置。南唐建为南都。宋初复为洪州,旋改为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县,即旧时州治也。

[2]《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明释智旭云:“此经乃如来究竟极谈,具明施设一代时教所以然之线索,如家业之有总账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非精研智者大师《玄义文句》,不能尽此经之奥,仍须以荆溪尊者《释签妙乐》辅之。”

[3]头至地者,以我所贵之首,接彼所贱之足。五体投地,表至敬也。

[4]音“呵”。《说文》:“大言而怒也。”

[5]《法苑珠林》二十八《致敬篇·仪式部》云:“既知一心合掌之仪,即须五体投地礼之。”按:法达礼六祖,头不至地,盖是乖慢之礼,非如法行礼。故大师诃禁其无礼之慢心,实为法中之诫勖。后学宜知。

[6]蕴,蕴蓄。习,积习。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1],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2],都不知过[3]。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4],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5],亡功福无比[6]。

[1]不以为可胜人,则无慢心矣。

[2]《孟子》朱注:“负,任在背。”《前汉书·高祖纪上》“自负”注:“应劭曰:负,恃也。”

[3]都,一概也。

[4]幢,幢幡也。《笔削记》一:“破邪见幢树。”《正法宝净影双卷经疏》:“我慢高胜,幢上出。”慢心之高举,譬如幢之高耸,故曰慢幢。

[5]《止观》七:“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原人论》:“形骸之色,思虑之心,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如水涓涓,如灯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执之为我。宝此我故,即起贪、瞋、痴等三毒;三毒击意,友动身口,造一切业。”按:我慢为有我中之一。以法达恃诵《法华经》三千部而慢人,故以生罪之说折之。

[6]“亡”与“无”通。无功与有我对待。旧刻本及藏经本皆作“亡”,俗刻本改为“忘”,非是。“无功”则成无漏因,故曰福无比。功,指一切之有为功德而言,诵经特其中之一端而已。法达以诵《法华经》三千部自以为功,故以无功之说折之。《金刚经》:“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师又曰:汝名什么[1]?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2]?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3]。空诵但循声[4],明心号菩萨[5]。汝今有缘故[6],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7],莲花从口发[8]。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