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祖坛经笺注pdf > 第21章 忏悔品第六2(第1页)

第21章 忏悔品第六2(第1页)

第21章忏悔品第六(2)

[5]《妙句》九:“法身如来,名毗卢遮那。此翻遍一切处。”

[6]《妙句》九:“报身如来名卢舍那。此翻净满。”

[7]《梵网经·心地品》:“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1],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2]。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3],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4],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5]。

[1]客馆曰舍。舍宅云者,言色身如旅行之馆舍也。

[2]《弥陀经疏钞》三:“称理则自性能生万法。”《传心法要》下:“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

[3]《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4]浮游,犹言周流也。《庄子》:“浮游不知所求。”《淮南子》:“忘肝胆,遗耳目,犹浮游无方之外。”

[5]《事类摘录》第四:“慧日普照,智月常圆。”《无量寿经》下:“慧日照世间,清除生死云。”《法华·普门品》:“慧日破诸暗。”

智慧常明,于外著境[1],被自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2]。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3],除却自性中不善心[4]、嫉妒心[5]、谄曲心[6]、吾我心[7]、诳妄心[8]、轻人心[9]、慢他心[10]、邪见心[11]、贡高心[12],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13],不说他人好恶[14],是自归依。

[1]著境,执著于六尘境也。

[2]《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夫佛岂无法邪?若迷若妄,不即自除,而性中万法,岂能自现。”

[3]按:以下九十六字,或云,在前三归戒末“是自归依也”之下。

[4]妄念迁流之心。

[5]嫉妒,见前注。

[6]《笔削记》六:“谄谓罔冒,曲谓违理。”

[7]《大智度论》四十八:“但住吾我心中,忆想分别觉观心说。”

[8]《唯识论》六、七:“诳心,所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

[9]不敬重人之心。

[10]慢者,恃己高举于他为性。

[11]《笔削记》六:“邪见者,亦名恶见,即身边等五见也。”

[12]夸功之心。

[13]罪己则无尤。

[14]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汤子遗书》:“不见己过,是心不存。一检点来,喜怒哀乐,多不中节。视听言动,多不合礼。自己克治不暇,何敢责备他人?”

常须下心[1],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2]。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3]。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4]。

[1]下心,谦下其心也。

[2]《笔削记》一:“实性即是真如也。”《唯识论》八:“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实性即诸法实性。《仁王经》中:“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仁王经良贲疏》:“诸法实性者,诸法性也。”

[3]恒沙,恒河中之沙数也。以喻数量之多。《起信论》:“过恒沙等上烦恼,依无明起。”《笔削记》四:“意明烦恼,数过河沙等。”《智度论》七:“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等?答曰: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其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余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不取余河。”

[4]《荀子注》:“改其旧质,谓之变。驯致于善,谓之化。”又互相生灭之义。自有而无谓之变,自无而有谓之化。《易》曰:“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1]。思量善事,化为天堂[2]。毒害化为龙蛇[3],慈悲化为菩萨[4],智慧化为上界[5],愚痴化为下方[6]。

[1]《悟性论》:“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宗镜录》第五:“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地狱,如八大地狱、八寒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十六小地狱等。

[2]天堂,天上之宫殿也。《佛遗教经》:“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