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祖坛经笺注在线读 > 第37章 六祖能禅师碑铭2(第1页)

第37章 六祖能禅师碑铭2(第1页)

第37章六祖能禅师碑铭(2)

举足下足[1],长在道场[2]。是心是情[3],同归性海[4]。商人告倦,自息化城[5]。穷子无疑,直开宝藏[6]。其有不植德本[7],难入顿门[8]。妄系空华之狂[9],曾非慧日之咎[10]。

[1]《维摩诘经》:“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2]《维摩经·菩萨品》:“直心是道场,乃至三十七品是道场。”《注维摩经》四:“肇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

[3]心为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三:“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述记》三末:“梵云质多,此名心也。即积集义,是心义;集起义,是心义。以能集生多种子故,说此识以为心。”情者,情识。《智度论》二十三:“情尘识和合,所作事业成。”

[4]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故云“性海”。如来法身之境也。《西域记·序》:“廓群疑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

[5]用《法华经·化城喻品》故事。

[6]《法华经·信解品》:“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7]《法华经》:“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

[8]判大乘者,不外顿、渐二教。顿教、渐教,亦可云顿门、渐门。

[9]《圆觉经》:“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传灯录》十:“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10]《华严经》:“譬如日出普照世间,于一切净水器中,影无不现,普遍众处,而无来往。或一器破,便不现影。佛子,于汝意云何?彼影不现,为日咎不?答言:不也。但由器坏,非日有咎。如来智日,亦复如是。前现法界,无前无后。一切众生,净心器中,物无不现。心器常净,常见佛身;若心浊器破,则不得见。”

常叹曰:七宝布施,等恒河沙[1]。亿劫修行[2],尽大地墨[3],不如无为之运[4],无碍之慈[5],弘济四生[6],大庇三有[7]。

[1]《金刚经》:“‘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智度论》七:“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等?答曰: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余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为喻,不取余河。”

[2]《探玄记》四:“西国数法,有三种亿:一、百万;二、千万;三、万万。”劫,远大之时也。案:亿劫修行,犹三大僧祗劫修行之意。

[3]《法华经·化城喻品》:“大通智胜如来,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

[4]《涅槃经》:“有为之法,则有坏灭;无为之法,无有坏灭。”

[5]《华严经》:“世间无碍清净慈,放大光明,平等普照故。”

[6]四生者:一、胎生,如人兽等;二、卵生,如鸟等;三、湿生,如虫等;四、化生,如诸天、地狱及劫初之众生等。详《俱舍论》八。

[7]《颂疏界品》:“名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遁麟纪》一:“一、本有,现生之身;二、当有,未来之身心;三、中有,受于本有与当有中间之身心。欲界之生死,必有中有。”

既而道德遍覆,名声普闻[1]。泉馆卉服之[2]人,去圣历劫[3]。涂身穿耳之国[4],航海穷年[5]。皆愿拭目于龙象之姿[6],忘身于鲸鲵之口[7]。骈立于户外[8],趺坐于床前[9]。

[1]《法华经·序品》:“名声普闻无量世界。”

[2]泉馆,即渊馆也。筑馆于重渊之下,犹言穴居也。唐高祖讳渊,故唐人改渊为泉。如陶渊明改为陶泉明之类。《书经·禹贡》:“岛夷卉服。”《后汉书·南蛮传》赞:“镂体卉衣。”注,卉衣,草服也。

[3]圣,指释迦牟尼言。劫,见前。

[4]《后汉书·东夷传》:“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后汉书·南蛮传》:“珠崖、儋耳二郡,在海洲上,东西千里,南北五百里。其渠帅贵长耳皆穿而缒之,垂肩三寸。”《南史》:“林邑国,男女皆以横幅古贝绕腰,以下谓之干漫,穿耳贯小环。贵者着革屐,贱者跣行。自林邑、扶南以南诸国皆然也。”沈莹《临海木土志》:“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溪。人皆髡发穿耳,女人不穿耳。”

[5]颜延年《曲木诗序》:“栈山航海,逾轶沙漠之贡,府无虚月。”《庄子》:“引以蔓延,所以穷年。”

[6]拭目,谓有所欲见之事,恐目力不及而预拭之,以详为观察也。《智度论》三:“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阿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也。”

[7]鲸,海兽名。居海洋中,外形如鱼,实兽类也。大者长六七十丈。鲵,两栖动物最大者,长者至四尺余,以鱼为食。或云,鲸之雌者为鲵。此言愿见六祖者寄迹于韶州,谓海滨为鲸鲵之乡之意。

[8]骈,并也。骈立,并立也。《庄子》:“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9]趺坐,结跏趺坐也。《慧琳音义》八:“结跏趺坐略有二种,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此即左押右,右手亦在左手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名吉祥坐。”

林是旃檀,更无杂树[1]。花惟薝蔔,不嗅余香[2]。皆以实归[3],多离妄执[4]。九重延想[5],万里驰诚。思布发以奉迎[6],愿叉手而作礼[7]。

[1]《涅槃经》:“如旃檀林,纯以旃檀而为围绕。”《楞严经》:“佛告阿难,汝嗅此旃檀,然于一株,四十里内,同时闻香。”

[2]《维摩诘经》:“如人入瞻蔔林,唯嗅瞻蔔,不嗅余香。”《酉阳杂俎》:“诸花少六出者,惟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瞻蔔花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