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祖坛经笺注在线读 > 第10章 行由品第一4(第3页)

第10章 行由品第一4(第3页)

[1]上来,从上代祖师以来也。

[2]于此见自古佛佛相传之口诀心印大法,不载在经文间也。密语,以密意而说之语也。《涅槃经》九:“如来密语,甚深难解。”《秘藏记》:“密语者,凡夫二乘不能知。”密意,于佛意有所隐藏而不显了真实说之也。《观经玄义分》:“佛密意弘深。”

[3]返照者,犹言鉴于前事,而穷明自性之本源也。《止观》二:“以无住著智,返照观察也。”

[4]《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亦惟在于自性自悟尔。”

[5]自己面目,即本来面目。

[6]《达磨血脉论》:“道元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惟有如来能知。”

[7]护持,保护之意。

[8]《传灯录》:“明遂独往卢山布水台。经三载后,始往袁州蒙山,大唱玄化。”《指月录》四:“后明居袁州蒙山。”《一统志》五十七:“江西袁州府,禹贡扬州之域。隋于宜春县置袁州,因袁山名也。”

[9]原注:“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传灯录》四:“初名惠明,以避师上字,故名道明也。”

惠能后至曹溪[1],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2],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3]。猎人常令守网[4],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5],不可终遁[6]。遂出至广州法性寺[7]。

[1]《大清一统志》三百四十一:“曹溪在曲江县东南五十里,源出县界狗耳岭,西流三十里,合溱水。以土人曹叔良舍宅为寺,故名。”

[2]四会,详上“遇会则藏”注。

[3]《维摩经》:“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法华经》:“众圣之王,说法教化。”《法华·方便品》二:“诸佛随宜说法。”注曰:佛道随三种机,以方便说,故云随宜。

[4]网,佃渔之具,所以罗鸟取鱼者。

[5]弘法,弘正法也。《无量寿经》上:“弘宣正法。”

[6]遁,音“钝”,隐没而不出也。言不可永为潜居。

[7]广州,三国吴置,今广东、广西二省。除旧廉州、琼州两府外,皆其地,治番禺。隋时州废,唐复置。元为广州路,明改府,清因之为省治,民国废府。今番禺县即旧治也。《一统志》七十九:“在府城内西北,旧为乾明、法性二寺,宋合为一,亦改法性寺也。”

值印宗法师[1]讲《涅槃经》[2]。时有风吹幡动[3],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4]。一众骇[5]然。印宗延至上席[6],徵[7]诘[8]奥义[9],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10]。

[1]《传灯录》五:“广州法性寺印宗和尚者,吴郡人,姓印氏。从师出家,精涅槃大部。唐咸亨元年,抵京师,敕居大敬爱寺。固辞。往蕲州谒忍大师,后于广州法性寺讲《涅槃经》。遇六祖能大师,始悟法理,以能为传法师。”

[2]《僧史略》:“僧讲,自朱士行魏代讲道行经始也。”《涅槃经》有南北二译本,南本三十六卷,北本四十卷。详后。

[3]幢之有长帛下垂者曰幡。为祈福而立之法物也。

[4]心不动则不见一切万法,有何风幡所言?《法华经·序品》;“四众龙神,瞻察仁者。”《中庸》:“仁者,人也。”生一念曰心动。言仁者心动,打破彼偏见,令入得此宗也。《五灯会元》一:“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闻风吹铃声。十七祖问曰:‘铃鸣耶,风鸣耶?’舍多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指月录》四:“琅玡觉云:‘不是风兮不是幡,多口阇黎莫可诠。若将巧语求玄会,特地千山隔万山。’大沩智云:‘风幡不动人心动,直指分明休懵懂。若将知见巧商量,大似梦中加说梦。’”《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第七:“佛心才云:‘指出风幡俱不是,直言心动亦还非。夜来一片寒溪月,照破侬家旧翠微。’”

[5]骇,音“蟹”,惊起也。

[6]上席,坐中之第一位也。

[7]徵,音“征”,求也。

[8]诘,音“吉”,问也。

[9]《宋史·蔡元定传》:“讲论诸经奥义。”

[10]文字,表诠义理之具也。《维摩经·观众生品》:“言语文字,皆解脱相。”《顿悟入道要门》下:“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法过语言文字,何向数句中求?是以发菩提者,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遣教,亦犹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