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从A到Z
Airshows飞行表演
也许你只在电影中见识过如下场景:老式双翼飞机飞过紫禁城,复辟大潮下的王室瑟瑟发抖,欲求可靠之处而不能。
鸦片战争后,航空器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初使泰西记》和《海国图志》中,均记载有外国的“天船”(即氢气球)。1885年中法战争时期,法国军队利用气球对清军战线进行侦察。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地盘上进行,两国均派有气球队助阵,这引起了清廷的注意。次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从日本购得探测气球两个,每个直径约四米,长约二十五米,一红一白,下系藤篮,人坐其中,可用望远镜观察地面情况。
1908年2月,中国军队第一支气球队在湖北陆军第八镇成立,工程营管带王永泉兼队长。气球队仅仅装备了一个日本山田式气球,但也算是中国的第一支空中部队了。同年5月和6月,江苏陆军第九镇和直隶陆军第四镇先后建立了气球队,分别以各自工程营管带邓质彝和高凝震为队长,装备也非常简陋,各自拥有一个山田式气球。10月,清军在安徽太湖举行秋操时,陆军第八镇和第九镇均派气球队参加了演习。
1910年8月,清廷军咨府拨款购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架军用飞机:法国产的“桑麻式”飞机,并开始在北京南苑训练飞行人才。这一年2月,载涛等人组团考察军事。回国后,载涛感到仅有气球不能解决空中军事问题,决心倡导航空事业。清廷在北京南苑设立航空机关,派留日学习航空的李宝浚、刘佐成试制飞机,并购法国“桑麻式”飞机一架作参观、仿效之用。后来陆续购进法国制造的高德隆()教练机,四十马力、五十马力、八十马力的各四架,共计十二架。因为飞机是单座的,学生无法由教官带飞,不适合航校的教育,后来又进口了英国制造的爱费罗(Avro)504K式和维克斯(Vickers)公司的小维梅(Vims)式教练机。南苑航校共培训了四期学生,第一期毕业四十一人,第二期毕业四十二人,第三期毕业四十人,第四期毕业三十五人。
在载涛出国考察的同时,革命者也开始争取自己的空中力量。1910年3月,孙中山抵美国檀香山,他和当地同盟会成员商议,吩咐华侨设立中华飞机公司,自造飞机。5月31日,孙中山致函同盟会会员李绮庵,称“飞船(即飞机)练习一事,为吾党人才中不可缺。其为用自有不可预计之处……兄既有志此道,则宜努力图之”。
9月14日,孙中山写信给萧汉卫:“来函诵悉,承问飞机一事,此事当无碍于各种方面,但以吾党所欲求发难者,尚不敢望此耳。飞机一物,自是大利于行军。推以无尺寸之地之党人,未有用武之地以用此耳。若欲以为发难之用,是犹凶年欲食肉糜之类也。如(朱)卓文兄欲研求之为发难得地后之用,未尝不可也。”
这年11月7日,孙中山从马来西亚槟榔屿致信给《飞机在战争中的用途》一文的作者——美国军事研究家荷马·李,以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军未利用空中侦察而失败一事为例,补充荷马·李关于飞机作为侦察手段一节中的不足。他在信中说:“至于你对飞机在战争中用途的见解,我已一再拜读,至为赞佩。你的所有论证均极正确,我完全同意你在第一部分的论述,但在第二部分‘作为侦察手段’一节中,你忽略一事:飞机和飞船(可操纵气球)能作极好的摄影,有助于指挥官准确判断敌情。”
日俄战争期间,在中国东北战场上,日军战线蔓延达五十公里以上,俄军的系留气球无法窥斑知豹。假若俄军当时使用可移动气球或飞机进行摄影,即可立即发现漫长战线上,日军的数量比他们预想的要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俄军可改变战略获得胜机。
1911年1月,飞行家冯如在奥克兰市和孙中山见面。孙高兴地说,“吾国大有人矣”,勉励冯如回国为革命效力。3月,冯如带了一架飞机回到广东。10月,辛亥革命爆发。冯如参加了革命军,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当时,飞机队共有两架飞机,一架是冯如从美国带回来的,另一架是他在广州城外燕塘自制的。为了制造这架飞机,他花去了半年时间。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军共有四支航空队。除冯如航空队外,还有一支比较著名:华侨革命飞机团。第一批飞机三架于1911年12月30日抵上海,并立即转往南京。第二批飞机三架于1912年1月6日运抵上海,暂存上海江南制造局。另外两支为湖北军政府航空队和上海军政府航空队。
北京的报纸曾转载沪电,称“革命军有一支强大的空军”。据说,袁世凯用革命者有飞机的客观事实逼隆裕太后接受和谈。也就是说,革命军未曾动用飞机参战,仅仅是“表演”就让清廷屈膝了。
&ypageants选美
1922年,大西洋城一个店主偶然心血**,促成了公认的首次选美大赛。他招募了一些舞女、海滨散步的美女,甚至一些前来助兴的妓女,被新闻界挖苦为“地道的美国小姐比赛”。这个名称被张贴出来,坚持了八十年,现在迁移到了拉斯维加斯,每年定期举办。现在,全世界每年有三千多个选美比赛,其中两千多个是为二十五岁以下的姑娘举办的。在参加选美的选手中,只有1%的人能够在模特业中有进一步的发展,每年大约有四千三百余人的名字出现在讣告栏里,2%因谋杀或无法解释的原因死去。
其实,中国封建王朝为皇帝后宫选秀的举动,使选美比赛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哪怕是清代的选秀女制度,也可以让人全面欣赏到纯粹为一国之君服务的选美。当然,和美国选美圈的数据类似,也会有一些成功入选的姑娘因“无法解释”的原因非疯即死。
八旗选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选中的秀女成为皇后、妃嫔候选人,或者选配给王公贵族。包衣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这些人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后来升为妃嫔,但绝大部分成为后宫妃嫔的使女。基本上,皇帝的嫔妃都来自八旗。从顺治帝到光绪帝九朝,选秀女八十多次,二百一十四人入葬陵寝,这是选美中的成功者。
最初的海选有多大的规模,目前没有准确数字。一些文献记载,“主考官”一般每天只当两个旗秀女的评委,具体哪两旗,根据每次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灵活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让人挑选,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假若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这些秀女面临两种命运:赐予皇室王公与宗室,或留于皇宫之中。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程序会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屡屡“复看”,有“记名”的,就是被选中留了牌子;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考验是否有打鼾、夜尿频繁等毛病)。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
康熙朝后,后宫位号有了具体规定,一共分八个等级,其中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地位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等不限人数。由于人数众多,皇帝无法兼爱,所以宫中大多数女性的生活都是悲剧。据说,传统的“消寒图”就是她们记录无味日子的一种方式:以九个九笔的汉字组成,繁体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一笔代表一天,每个字代表一九,从冬至开始,每天填一笔,九个字填满即出九,冬去春来又过了一年。
成为皇后、皇贵妃的“成功者”,其实多数情况下和容貌没什么关系,而是高层宗族和政治斗争的产物。皇权的力量和最后个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难以捉摸。1911年后,再也没有这样公开进行的全国性选美大赛了。
esefoodsyndrome中餐综合征
1927年3月31日晚上,在原德国驻青岛总督府要员官邸的卧室里,晚清历史上重要的大人物康有为死去了。
这天晚上,康有为去中山路附近的一家粤菜馆“英记酒楼”吃饭,能够在青岛吃到家乡菜,他很满意,饭后意犹未尽,喝了一杯橙汁。然而不久,康有为突然感到腹疼难忍,当天夜晚呕吐不止。第二天清晨5时30分,他被发现在卧室里七窍出血而死,享年七十岁。
对于这次离奇死亡的原因,许多人推测都认为是中毒,但都查无实据。后来索性模糊地宣称,这是食物中毒。康有为当天晚宴的菜单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鲁菜和粤菜都以制作海产品著称,这顿饭,康或许就是栽在了中餐海鲜的手里。
2003年,一对夫妇在纽约皇后区一家中餐馆吃饭。饭菜味道鲜美,但就在快要吃完的时候,男子开始出汗。据他的夫人说,其表现十分奇怪。男子向后仰倒,碰倒了另外一桌,把炒饭撒得到处都是。然后,他从餐馆跑到了街上,被一辆城市公交车撞倒,毕命。
虽然他的死因被归入了“行人伤亡”之列,但却创造了一个新词:中餐综合征(esefoodsyndrome)。医学专家说,这种情况有时候和心脏病有点儿像,会引起胸痛,面部感受到压力,以及全身有烧灼感。这些症状,主要是一种在中餐中极其受欢迎的调味品——味精(MSG)产生的药理学反应。这种化学上的谷氨酸盐转为一种神经传递介质。当这种东西自然存在于人体时,对蛋白质的合成有帮助。但在不具有味精耐受性的人群中,会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并使神经受损。1995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哮喘症患者和不能忍受大量味精的人会有死亡的危险,这一点只有通过不断吃中餐来检验、识别。中餐的倡导者不理解也不支持用餐饮命名一种病症。支持谷氨酸盐的厨师说,不是味精不好,而是你吃的那家馆子东西有问题。味精不再被经常使用,但在“水解大豆蛋白”和天然香料的食品中,仍然会发现这种物质。
最新的研究发现,海鲜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和橙汁同时食用并不恰当。1927年,正是国货味精风头正劲的时期。之前一年,吴蕴初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让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日本的“味之素”除了在日本关东军占领的我国东北地区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
Drowning溺亡
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一些人的选择是离开这个世界,建立理想王国太过艰难,他们觉得“虽死犹轻”。
溺亡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这个过程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名儿童二十秒就可能被淹死,而成年人则需要六十秒(并非窒息时间,是肺部注水时间)。溺亡最显著的特征是体内黏液和水混合时,可能产生白色泡沫,这些泡沫推挤在嘴和喉咙里,堵塞空气的进入。
余世存曾在他的《破碎》一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中国人:“像抛洒在东方大陆上的无数种子,生根、发芽,他们在关中大地治河,在北方边陲的群山之巅筑建万里长城,在五岭蛮荒之地开辟草莱。他们跟传统文明的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以自我牺牲的劳作和牛马一样的苦役为上流社会效劳……他们像蚂蚁、像蚜虫、像蜜蜂,机械地活着,悲惨地死去。他们就像生物学上毫无质量可言的生物群,他们只能以数量保种取胜,以供文明不断地盘剥、杀戮。这是我们东土大陆的奇观,自古及今,它都算人类世界最庞大的基因种群,但这个种群却以最卑微的姿态生活。它的个体成员要么加入上流的吃人宴席,要么被吃,要么离群索居,或者成为化外之民,一经化外,它的个体成员就为夷为狄。就是说,它的个体成员从未成为自己,成为文明的人格。这个种群,中国人民,似乎是为了一种奇特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
1905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和日本媒体一起指责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说中国留学生只是“放纵卑劣”的一群人。陈天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曾谈及自己能为国做的无非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12月7日,他书写下万余字的《绝命书》,次日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