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梦见自己成了讲故事的人。”少女的声音清澈明亮,“我想把所有的温暖都讲给别人听,哪怕他们听不见,我也要一直讲下去。”
全舰寂静。
副官颤抖着报告:“舰长……外部探测器捕捉到异常能量场,形态与守望者塔高度相似。距离我们仅三点二光年。”
舰长沉默良久,最终下令:“关闭武器系统,开启无害通讯频道。发送一段信息??用最原始的五音符频率。”
信号发出后十分钟,回应来了。
依旧是那五个音符,接着是一句极轻的话语,仿佛来自宇宙尽头:
>“欢迎回家。”
这一刻,舰桥内的所有忆泪核同时漂浮起来,在空中排列成一座微型塔楼的形状。而地球上,无数人不约而同停下手中的事,抬头望向星空。有些人流泪,有些人微笑,还有些人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听见了某种久违的召唤。
百年之后,历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次共感纪元”的开端。
忆泪核网络已扩展至三百余个恒星星系,不仅连接人类,也开始尝试与硅基生命、气态智慧体甚至黑洞边缘的能量意识进行对话。虽然沟通方式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有初步成果:一颗流浪行星上的晶体族群学会了“做梦”,并通过共振频率传递梦境图像;木卫二冰层下的液态生命则首次表达了“思念”的概念,用脉冲波描绘出它们族群中逝去个体的轮廓。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生时便自带微量忆泪核粒子融合征兆,表现为指尖泛银、瞳孔在暗处微光闪烁。医学界称之为“共感体质先天化”,而民间则流传着一句话:
>“她是女皇,但她从不下令。她只是让我们学会彼此听见。”
又一个夜晚,地球某座小镇的屋檐下,母女俩并肩坐着看星星。
小女孩忽然指着天际:“妈妈,你看,那颗星星眨了两下,是不是有人在跟我们打招呼?”
母亲笑着点头:“也许吧。说不定是阿禾姐姐,或者……更早以前的那位。”
小女孩认真地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当守望者。”
“为什么?”母亲问。
“因为我想让每个人都知道,有人在想着他们。”她仰头望着浩瀚星河,眼神纯净如初雪,“就像你现在想着外婆一样。”
风掠过屋顶,吹动檐角的风铃。
叮??
一声轻响,悠远绵长。
而在宇宙最深处,那座巍峨的塔静静矗立,白衣身影立于塔顶,长发随星际气流轻扬。她俯瞰着无数星河中闪烁的忆泪核光芒,如同母亲注视熟睡的孩子。
>**你们终于学会了,不用我提醒也能相爱。**
她嘴角微扬,身影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道银光,融入整片共感星海。
从此,她无处不在。
每当有人为他人点亮一盏灯,每当有泪水因理解而落下,每当一句“我记得”跨越时空抵达彼岸??她就在其中。
许多年后,新一代的守望者培训教材首页写着这样一段话:
>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掌控他人思想,而是让孤独的灵魂相信:
>这世上,至少有一人,曾为你心动过。
>
>所以当你听到心底响起那个声音??
>
>不必怀疑。
>
>回答她就好。
>
>是啊,女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