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卧谈
有一点,却让慧妃说对了。
陛下常常去蕴华宫看望慧妃,让念儿心里很是介意。
不过,此时的她,与当初却有些不同了。
不知是不是这些日子的亲近,让她的胆子渐渐地大了起来。
她甚至生出这样的念头:慧妃向始元殿寄书,自己为何不效仿?
既生了念想,心里就免不得蠢蠢欲动,想得多了,难免就要将其付诸于行动。
念儿见过陛下与慧妃清谈。
她知道,陛下很喜欢慧妃的风雅。
因而,她便仿着慧妃的做派,也写了一首诗。
这首诗,很废了她一些心力。苦思冥想过好几日,才得八句凑成一律。
诗中不能露出女儿情态,寄到陛下案头,会显得不合时宜,让陛下难做。
也要提到些雅致的风物,才能使他提起兴趣。
作诗的时候,念儿让孟春做她的读者。
每落下一句,都要念给孟春听,让她先行品评。
念儿本想写桂花开得好,邀请陛下一同赏桂。可她忽然想到,此前慧妃已经向陛下提过桂花了,再照着写,而她又无慧妃之才,未免有东施效颦之嫌。
便改了主意,索性换成**来写。
御花园的**开得正烈,凌霜而放,正有她喜欢的君子品格。
孟春听过,却有不同的意见:“桂花**,皆是时令之物。各有各的好。御花园中,既有金桂,也有彩菊,娘娘能与陛下多赏几处,能更亲近些。”
“再者,以奴婢愚见,娘娘方才咏桂的两句,作得很妙,删去实在有些可惜。”
“奴婢虽说不上来具体的妙处,但一眼看去,便能想到金桂飘香的样子。”
念儿与孟春相处日久,知她不会刻意奉承自己。
且她自己也对咏桂的两句颇为自得。
听孟春一席话,觉得有理,便更不愿删去这两句了。
终于,念儿有孟春在一旁建议,作好了这首既咏桂又咏菊的诗。
送诗当日,念儿去了始元殿,要找张逢成,帮她将字纸递进去。
她本想叫孟春来传信。
但这样做,实是显得不够重视,张逢成是陛下身边第一人,仅凭她小小的灵萃宫,怎能随意差遣?
故而,念儿还是鼓起勇气,亲自走了一遭。
这是她第一次走入前廷。
孟春不能代她行事,她只能亲身体会站在前廷等候的不安。
后妃入前廷,本就算是逾矩,她不敢带宫女跟随,太过招摇。只能一人偷偷地站在远处,等着始元殿职守的内侍进去通报。
周遭的环境一片陌生,连递银子给内侍,托他请张逢成出来,她做的都很陌生。
她徘徊逡巡了许久,终于鼓足勇气,才拉住角落里一位面善的内侍。
“劳烦这位公公请张公公出来一叙。”她一口气说完,语速很快,顾不得停顿。腹稿不知在心中过了多少遍,才能如此流畅地说出来。
她的眼睛也不敢看人,只是转过目光,将手上攥了许久的银鱼,塞进内侍的手中。银鱼递出去的时候,还留着她手心的温度。
这让她更不好意思了。
“娘娘放心。”那太监不动声色地将银子收进袖子,“稍候片刻,待奴婢先去知会一声。”
能在始元殿侍奉的内监,多少都是有些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