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讲清朝官场的书 > 5 同样是领导差距咋就那么大呢(第2页)

5 同样是领导差距咋就那么大呢(第2页)

那时,正值4月,沈阳的气温非常低。几天未进食的洪承畴身体异常虚弱,冻得浑身战抖不停。

皇太极二话不说,立即脱下他身上的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的身上,上前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先生降不降清,都是小事,干吗这样折磨自己呢?我只是爱惜先生定国安邦的旷世奇才,才派人游说,希望先生能与我携手创造一番大业。如先生不屑,也请您调养好身体,他日我派人送您回去便是!”

洪承畴跟进一句:“君无戏言,你所言是真?”

皇太极微微一笑:“我乃一国之君,一诺千金,先生不必顾虑!但是在先生走之前,有一件事我必须说清楚,希望你回去转告崇祯小儿。自我即位以来,就一直想与明政府和平共处,化对抗为对话,所以屡次投书,建议两国罢兵和谈。就在今年年后,先生被围松山半年,我军唾手可得之时,我还派蒙古使者找到辽东宁前道副使石凤台,提出罢兵议和。石凤台将我意转呈崇祯小儿时,没想到他竟然勃然大怒,以“私遣辱国”的罪名,把石凤台逮捕入狱,使我的和谈之议,付之东流。

“即使那时我非常愤怒,也没有下令攻占松山、锦州,还是为了给两国和谈留有余地。夏承德4次乞降,我军才不得不与之配合。现在锦州祖大寿已经率众归降,他正在来沈的路上,不日您就可以见到他。

“松、锦两城归我,崇祯小儿无兵可派,才派马绍愉为和谈代表,现在正与郑亲王洽谈罢兵修好事宜。如果和谈进展顺利,过几天马绍愉一行也将来沈,明清两国息兵养民在望,我怎么还会为难先生呢?”

皇太极所言,洪承畴第一次听说。为此,他感到无比的沮丧。他实在不明白,他在松山舍生忘死坚持的一切,在崇祯皇帝和陈新甲眼里,居然就是一个一文不值的儿戏!

皇太极见洪承畴心有所动,趁机推动。

皇太极面露难色,说:“我放先生回国,就是一句话的事。可是先生回国将面对什么结果呢?听说崇祯小儿败一阵杀一将,堕一城杀一吏,先生失6万精锐,丢松、锦、塔、杏4城,按惯例,他会如何处置先生呢?我真不希望看到先生像袁督师那样,一心报国却身败名裂啊!”

皇太极说的是事实。即使皇太极放了洪承畴,崇祯皇帝和陈新甲,肯定会让他成为替罪羊,为他们错误的决策埋单,以标榜他们的一贯正确。

皇太极见洪承畴不说话,又说道:“为了确保先生和家人的安全,我有一计,不知可行否?先生给朱由检写一封信,就说你身在沈阳,心向大明。听说马绍愉来沈谈判,想从中帮助调停,为明政府争取最大的利益后,伺机逃回北京。这样一来,既能保全先生家属安全无虞,他日先生回国,也有交代了!”

皇太极的一番话,确实感动了洪承畴。在他与张存仁、范文程的对话中,使他看到明政府已腐败到底,神仙也难使其重振基业,中兴几乎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与张存仁和范文程的对话中,他意识到,朱氏皇帝仅仅把他当作一个高级打手,打谁、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他完全听从主子的安排,结果却由他埋单。主子可以置他的生死于不顾,用之拿来,不用抛弃。

从皇太极对他嘘寒问暖、关心备至的行为中,他看到一代雄主的素质和心胸。

洪承畴深知崇祯皇帝对败军之将处罚是何等的严厉,他即使能活着回到北京,他和家人也不会有好下场,不殃及九族就是幸运。

他也曾想过放弃自己的坚持,归顺清政府,那么他在北京的家人,必被明政府诛杀无疑。如果那样,他苟活于世,也无任何意义。

洪承畴说:“皇太极,败将敬佩您能有如此宽阔的心胸,但我降也难,不降也难,其结果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命在你手,家人命在崇祯皇帝之手,我与家人的生与死,皆不由洪某人自己决定。如果你是我,你该做何选择?”

洪承畴这样说,等于向皇太极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能保证他家人的安全,他就投降。

皇太极显然无法满足洪承畴的条件,但他却说:“我现在无法满足先生这个条件,但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家人的安全。咱们现在把形式上的东西放在一边,我只求先生好好吃饭,恢复健康。你先在沈阳住下,等机会成熟了,我们再谈这个问题。”

洪承畴见皇太极不再逼迫自己,说道:“既然您不再为难败将,败将感恩不尽。我答应您的要求,好好照顾自己!”

皇太极无奈地笑了笑说:“虽然我们不追求形式上的东西,但你一定要记住我对你的恩德,以另一种方式尽力扶持我成就大业。我以前俘获张春,也曾以恩德优待他,但他既不能为明而死,也不愿为清办事,最终一无所成,你可别学他啊,呵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