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会议上,最大的赢家是温体仁。他不但毫发未损,还赢得了崇祯皇帝的信任。5年之后,他荣升为内阁首辅。
周延儒没有进入领导班子,崇祯皇帝比周延儒还郁闷。他发誓,只要有合适机会,一定要提拔周延儒进内阁。
领导要提拔一个下属,只需要一个由头便可。很快,崇祯皇帝便找到了这个由头。
1629年4月,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单独召见周延儒,两个人密谈了许久。周延儒给崇祯皇帝提供了很多治国治军的建议,让年轻人听了很爽。分手时,崇祯皇帝叮嘱周延儒,回去之后好好干,好好表现,并保证,只要有合适机会,一定将他弄进内阁。
11月,皇太极率领后金军绕道蒙古,闯出关内,包围北京。
崇祯皇帝以国家有难为由,特拜36岁的周延儒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机务。
袁崇焕千里勤王,结果被崇祯皇帝以越权与后金议和、通敌叛国之罪,送进大狱。
袁崇焕是东林党和阉党斗争的焦点。袁崇焕下狱后,温体仁依仗崇祯皇帝的支持,疯狂地向东林党人反扑。随着成基命、钱龙锡等人下狱,东林党人基本被温体仁踢出明政府的高层。
1630年6月,明军收复了被后金军占领的永平、滦州、遵化、迁安4城,阿敏带领后金军撤出关外。
7月,温体仁入阁为相。
9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10月,周延儒进入内阁,成为首辅,与温体仁搭内阁班子,共同执政。
按级别,周延儒在温体仁之上,这是温体仁无法接受的。这一年来,他白天做人,晚上做鬼,上串下跳,左右逢源,好不容易把东林党人踢出高层,没想到却被周延儒摘了桃子。
温体仁是什么人啊?给上级拍马屁的高手,陷害平级的老手,压制下级的黑手,官场窝里斗的行家里手。他的性格,不可能允许周延儒在他面前指手画脚,发号司令。
温体仁为了挤掉周延儒,大权独揽,一统朝纲,在给周延儒拍好马屁的同时,悄悄躲在幕后,指使阉党掌握的特务机构到处收集周延儒的罪证,进行无所不及、防不胜防的人身攻击。
周延儒成为百官之首,宜兴老家的家人和亲戚,顿感腰粗三圈,气壮如牛,靠一句“我叔是周延儒”“我大伯是周延儒”“我舅舅是周延儒”“我老丈人的亲家闺女的小叔子的姑父是周延儒”,就可以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欺行霸市,即使是罪大恶极,人神共愤,衙门依然不抓,或抓了不判,或判了就放。
温体仁可不管这么多,命言官把宜兴周家人的骄横行为,整理成材料,交给崇祯皇帝。
周延儒好友的儿子吴伟业,在周延儒担任主考的殿试中,获第二名。温体仁的爪牙们就给崇祯皇帝打报告,说周延儒徇私舞弊。周延儒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把吴伟业的试卷呈送皇帝御览。崇祯皇帝见文章写得不错,就没有追究。
东厂的特务们,整天跟在周延儒的屁股后面,只要他在私下会见哪个官员,哪个官员进了周府,都会被记录在案,然后一尺加八丈地向崇祯皇帝汇报,说周延儒结党。
毛文龙被杀后,他手下的士兵重操旧业,做起海盗,经常袭扰登州,闹得当地鸡犬不宁。温体仁命言官利用此事攻击周延儒,说他软弱无能,执政不利。
总之,自从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之后,他和崇祯皇帝就没有一天消停过,今天这个奏本,明天那个告状,矛头都指向周延儒。
周延儒的内阁首辅,勉强凑合到1633年8月,最后他实在干不下去了,被迫辞职。在这3年半的时间里,崇祯皇帝隔三差五地就接到告周延儒的黑状,最后他也开始怀疑周延儒的人品和官品。让他最担心的是,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名不正言不顺,百官心里不服,处处不配合他的工作。如果这样下去,朝中整日鸡犬不宁,必然引发内讧。
于是,崇祯皇帝批准了周延儒的请辞,允许他卸职回乡。
挤走了周延儒,温体仁如愿地当上了内阁首辅,成为明政府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场要员。同时,也开始了他掠夺式的掘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