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迷案追踪刑侦 > 第549章 诊室药香与月下絮语(第1页)

第549章 诊室药香与月下絮语(第1页)

第549章:诊室药香与月下絮语林婉儿回来的第三天,药铺后院就热闹起来。小石头把靠墙的旧柴房收拾出来,拆掉半面墙,换上木格栅,既能通风,又能让外面的人看清里面的动静。“这样敞亮,乡亲们进来不发怵。”他拿着刨子打磨新做的药柜,木屑纷飞里带着松木的清香。林婉儿在墙上贴苏姑娘印的方子,红纸黑字,格外醒目。“治风寒:紫苏叶三钱,生姜两片,红糖少许,水煎服。”“驱蛔虫:使君子五颗,炒香嚼服,每日一次。”小芽儿踮着脚帮她扶着纸角,墨羽蹲在旁边,尾巴扫得地上的纸屑沙沙响。“这字真好看,”小芽儿指着方子上的“紫苏”二字,“比爹写的强多了。”小石头从柴房探出头:“等我把药柜做好,刻上草药名,保证比这还好看。”他手里的刨子不停,木头上渐渐显出株简单的紫苏图案,叶片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开张那天,阿芷煮了锅紫苏茶,用粗瓷碗盛着,放在门口的石桌上。“来的都是街坊,喝碗热茶暖暖身子。”她坐在竹椅上,看着陆续进来的乡亲,眼里笑出了褶子。第一个来的是张婶,捂着膝盖直皱眉:“婉儿姑娘,我这腿一到阴雨天就疼,你给看看。”林婉儿让她坐在竹凳上,卷起裤腿,膝盖处又红又肿。她伸手按了按,张婶疼得“嘶”了一声。“是风湿,”林婉儿想起王大夫教的法子,“我给你配点外敷的药膏,再喝点细辛汤,内外一起治。”她从药柜里抓出细辛、独活、桂枝,又加了点紫苏梗,“这紫苏梗能通络,贴在膝盖上,药效走得快。”张婶拿着药包,非要塞两个鸡蛋给她:“自家鸡下的,补补身子。”林婉儿推不过,只好收下,转身就给了旁边等着看诊的二丫——她刚生了孩子,正需要补养。一上午就没闲着,有来拿驱虫药的,有来问经期调理的,还有个老太太,颤巍巍地说睡不着觉。林婉儿给她开了夜交藤和合欢皮,又加了把紫苏叶:“这叶子安神,你回去煮水喝,就像喝茶叶似的,不苦。”中午歇脚时,小石头端来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个荷包蛋。“看你忙得连口水都没顾上喝。”他把筷子递给她,“药柜我刻好了,你看看合不合心意。”柴房里的新柜果然好看,每层隔板上都刻着草药名,“当归”“枸杞”“紫苏”……字虽不算工整,却一笔一划透着用心,旁边还刻着小小的叶片图案,当归配当归叶,紫苏配紫苏叶,像本摊开的药草图。“真好。”林婉儿摸着木头上的刻痕,心里暖烘烘的。下午,周御医派来的随从突然到访,送来个锦盒。“周大人说,太后的腿疾好多了,特赐您这盒玉如意,说您医术不输男子。”随从说着,打开锦盒,里面的玉如意莹白温润,在阳光下泛着柔光。林婉儿却把锦盒推了回去:“请回禀周大人,心意我领了,但这如意太贵重,我不能收。我守着这药铺,能给乡亲们看好病,比什么都如意。”随从愣了愣,只好把锦盒收起来:“周大人早说过,林姑娘定是这般性情。他还说,若您需要太医院的医书,尽管开口。”送走随从,阿芷笑着说:“咱婉儿有骨气,不贪那些虚礼。”小石头也点头:“咱要的不是玉如意,是乡亲们说一句‘这药管用’。”傍晚,诊室的人渐渐散了。林婉儿坐在竹凳上,看着墙上的方子,忽然觉得这柴房比城里的医馆还亲切。药香混着外面飘来的紫苏茶香,像条温柔的河,轻轻淌过心底。小石头搬来张竹床,放在院里的老槐树下。“今晚凉快,在这儿歇着吧。”他往竹床上铺了层稻草,又拿了床薄被,“别着凉了。”两人躺在竹床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月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身上投下斑驳的影。“今天张婶说,她孙女想学认药,”林婉儿轻声说,“我想以后每天傍晚教孩子们认药,就像太爷爷当年教你那样。”“好啊,”小石头握住她的手,“我把药圃的边角腾出来,给孩子们种点好活的草药,让他们自己侍弄,记得更牢。”远处传来虫鸣,近处的药圃里,老紫苏的叶子在夜风中轻轻晃,发出细碎的响。林婉儿忽然想起在城里的日子,那时总觉得少点什么,现在才明白,少的是这竹床的吱呀声,是身边人的体温,是这断星崖独有的、混着药香的晚风。“你说,”她转头看向小石头,“等我们老了,是不是也像阿芷那样,坐在院里看孩子们采药?”小石头笑了,伸手替她拂去落在脸上的槐花瓣:“那时候,药圃里的紫苏该长得比崖顶还高了。咱就坐在竹椅上,听小芽儿给她的孩子讲,这紫苏叶能治风寒,紫苏籽能安神,就像阿芷当年跟咱讲的那样。”月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像撒了层银粉。林婉儿觉得,这日子就像这药圃里的草,看似平平淡淡,却在每一个清晨黄昏里,悄悄长出新的叶,抽出新的芽,把根扎得越来越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暖。而那间小小的诊室,那飘满药香的院子,就是他们守着的、最踏实的天地。:()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