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又声明: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这里他食指点点对方胸脯: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吗?”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18
18讽刺辛辣的重彩一笔
连妇女界的保婴会,华威先生都不会放过在其中谋取职位。这个人物的权力欲被这一笔描写拉至满点。人物形象牢牢地立于文中,哪怕是接近小说结尾也没有松垮。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叫你拖几个人去的。但是我在台上一开始演讲,一看——连你都没有去听!我真不懂你们干了些什么?”
“昨天——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19
19结尾写法的丰富性:冲突
怎么让华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在结尾的时候依旧出彩?作者笔下分层次来收尾。在青年学生和他的对话冲突间,借青年学生的话,总结了华威先生的形象特质:“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你们小心!你们,哼,你们!你们!……”他倒到在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五分钟之后他抬起头来,害怕地四面看一看。那两个客人已经走了。他叹一口长气,对我说:
“唉,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现在的青年!”20
20结尾写法的丰富性:心理活动
华威先生害怕的不是青年学生的质问,而是居然有他不知道也没有参加上的会议,这正是让他慌乱忧心的原因。他不能落下任何一个能谋取职位的会议。
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咝咝地骂着那些小伙子。他打碎了一只茶杯。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
“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21
21结尾写法的丰富性:点题
再次确立这个人物的鲜明特点,这一句也是华威先生与读者的对话,告诉读者,这就是永远追逐名利权欲的华威先生。省略号隐喻着这个类型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何其多。
阅读赏析
《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蓉生在家里》——在当代,张天翼更多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作为早在民国时期就活跃在文坛上,以创作讽刺小说见长的狄更斯式的作家,张天翼所著短篇小说的高水准不应被忽略。
用讽刺辛辣的手法,写尽当时大时代背景下的各类型人物。张天翼幽默戏谑的笔锋下,隐含着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不是直白地进行批判和说教,甚至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隐没在文字背后。他的文学作品用简洁的文体和生动、准确的语言对白,推动人物发展。张天翼的短篇小说最鲜明和引人之处就在于具有喜剧感、戏剧性。人物的独白、对话、无一处浪费之笔。
《华威先生》就是这样一部文笔凝练、简洁,富于戏剧张力,让人读感生趣的短篇讽刺小说。
张天翼几乎只用对话编排,便把华威先生这个官场老油棍的形象完美地展现给读者,甚至这部小说的对话可以直接呈现于舞台。
阅读延伸
1。请你谈谈对话在《华威先生》这篇小说中起到的作用。
2。请你仿写《华威先生》,试着描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物。
3。推荐阅读张天翼在民国时期的三部优秀小说:《洋泾浜奇侠》《在旅途中》《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