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华先生冷冷地瞅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嗯,我有别的事。”又对主席低声说下去:
“要是我不在家,你们跟密司黄接头也可以。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她可以告诉你们。”
密司黄就是他的太太。他对第三者说起她来,总是这么称呼她的。14
14人物细节描写必须都是有用的
对自己妻子的称谓是官方和社会性的,就如是他的助手或秘书一般。华威先生的浮夸做作在这一句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交代过了这才真的走开。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密司黄说要跟刘主任去算账呢:要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我灌醉。你看!”15
15这一小段描写的妙用
这是华威先生赶赴的第三个会场,依旧是抢风头,谈自己言之无物的讲话。作者穿插描写他和酒友的对话,一是削弱情境设置的重复感;二是向读者强调华威先生就是一个不分白天夜晚混迹于会场和酒场的官场混混。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微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
“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
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16
16这一小段描写的妙用
三次提到的领导中心作用,将华威先生恨不能自己成为领导中心作用中的这个领导的心思放大。就如戏剧中的表演**部分,让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接下来的描写走向更加好奇。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吗?”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17
17借用
借他人的对话,说出华威先生的心里话。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我知道你们委员会已经选出来了。我想还可以多添加几个。由我们文化界抗敌总会派人来参加。”
他看见对方在那里踌躇,他把下巴挂了下来:“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