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轻松学中文教材介绍 > 一个问题(第1页)

一个问题(第1页)

一个问题

胡适

探索思考

什么是人生?是风花雪月,是柴米油盐,是聚散离合,还是酸甜苦辣……一说起人生,人们似乎有无数的话要说,有无数的考量要表达。胡适先生也不例外,他以“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个问题入手,让我们自己来感受生活。

阅读批注

我到北京不到两个月。这一天我在中央公园里吃冰,几位同来的朋友先散了;我独自坐着,翻开几张报纸看看,只见满纸都是讨伐西南和召集新国会的话。我懒得看那些疯话,丢开报纸,抬起头来,看见前面来了一男一女,男的抱着一个小孩子,女的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我觉得那男的好生面善,仔细打量他,见他穿一件很旧的官纱长衫,面上很有老态,背脊微有点弯,因为抱着孩子,更显出曲背的样子。1他看见我,也仔细打量。我不敢招呼,他们就过去了。走过去几步,他把小孩子交给那女的,他重又回来,向我道,“你不是小山吗?”我说,“正是。你不是朱子平吗?我几乎不敢认你了!”他说,“我是子平,我们八九年不见,你还是壮年,我竟成了老人了,怪不得你不敢招呼我。”

1外貌描写

很旧的官纱长衫,面上的老态,背脊的弯曲,作者抓住这三个主要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老气横秋的人的形象。

我招呼他坐下,他不肯坐,说他一家人都在后面坐久了,要回去预备晚饭了。我说,“你现在是儿女满前的福人了。怪不得要自称老人了”。他叹口气,说,“你看我狼狈到这个样子,还要取笑我?我上个月见着伯安、仲实弟兄们,才知道你今年回国。你是学哲学的人,我有个问题要来请教你,我问过多少人,他们都说我有神经病,不大理会我。你把住址告诉我,或明天来看你。今天来不及谈了”。2

2语言描写

以朱子平的话写出他的动机——有个问题要请教,既呼应了标题,又为后文二人的再见做铺垫。

我把住址告诉了他,他匆匆的赶上他的妻子,接过小孩子,一同出去了。

我望着他们出去,心里想道:朱子平当初在我们同学里面,要算一个很有豪气的人,怎么现在弄得这样潦倒?看他见了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一开口就有什么问题请教,怪不得人说他有神经病。但不知他因为潦倒了才有神经病呢?还是因为有了神经病所以潦倒呢?……3

3心理描写

曾经豪气的朱子平为何变得如此潦倒?见到久未蒙面的老同学为何开口就要问问题?作者以“我”的心理描写制造悬念,让人很想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有了迫切阅读的冲动。

第二天一大早,他果然来了。他比我只大得一岁,今年三十岁。但是他头上已有许多白发了。外面人看来,他至少要比我大十几岁。

他还没有坐定,就说,“小山,我要请教你一个问题。”

我问他什么问题。他说,“我这几年以来,差不多没有一天不问自己道: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我想了几年,越想越想不通。朋友之中也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起先他们给我一个‘哲学家’的绰号,后来他们竟叫我做朱疯子了!小山,你是见多识广的人,请你告诉我,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

我说,“子平,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现在的人最怕的是有人问他这个问题。得意的人听着这个问题就要扫兴,不得意的人想着这个问题就要发狂。他们是聪明人,不愿意扫兴,更不愿意发狂,所以给你一个疯子的绰号,就算完了。——我要问你,你为什么想到这个问题上去呢?”

他说,“这话说来很长,只怕你不爱听。”4

4对话

“我”和朱子平的这番对话首先点出了文章“一个问题”的焦点——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其次又以“我”问他为什么想到这个问题而自然开启下文。

我说我最爱听。他叹了一口气,点着一根纸烟,慢慢的说。以下都是他的话。

我们离开高等学堂那一年,你到英国去了,我回到家乡,生了一场大病,足足的病了十八个月。病好了,便是辛亥革命,把我家在汉口的店业就光复掉了。家里生计渐渐困难,我不能不出来谋事。5那时伯安、石生一班老同学都在北京,我写信给他们,托他们寻点事做。后来他们写信给我,说从前高等学堂的老师陈老先生答应要我去教他的孙子。我到北京,就住在陈家。陈老先生在大学堂教书,又担任女子师范的国文,一个月拿的钱很多,但是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成器,老头子气得很,发愤要教育他几个孙子成人。但是他一个人教两处书,那有工夫教小孩子?你知道我同伯安都是他的得意学生,所以他叫我去,给我二十块钱一个月,住的房子,吃的饭,都是他的,总算他老先生的一番好意。6

5第一人称叙事

以朱子平作为第一人称来叙事,书写他离开学堂后的经历:先是生病,之后又因辛亥革命而失去了家里的店业。这样的叙事方式更直接痛快,强化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为读者创建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氛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