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要答说,他已出去了。过了一会子,他和汪来了,进门就嚷着说:
“我和他说,他不信;要问你呢!”
“事是有的,人呢,也真不错。只是人家的事,我们凭什么去管!”我说。
“想法子呀!”陆嚷着。
“什么法子?你说!”
“好,你们尽和我开玩笑,我才不理会你们呢!”汪笑了。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谈到阿河,但谁也不曾认真去“想法子”。
一转眼已到了春假。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水是绿绿的,桃腮柳眼,着意引人。12我却只惦着阿河,不知她怎么样了。那时韦小姐已回来两天。我背地里问她,她说,“奇得很!阿齐告诉我,说她二月间来求娘来了。她说她男人已死了心,不想她回去;
12环境描写
寥寥几笔,以女子来写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只不肯白白地放掉她。他教她的爹拿出八十块钱来,人就是她的爹的了;他自己也好另娶一房人。可是阿河说她的爹那有这些钱?她求娘可怜可怜她!娘的脾气你知道。她是个古板的人;她数说了阿河一顿,一个钱也不给!我现在和阿齐说,让他上镇去时,带个信儿给她,我可以给她五块钱。我想你也可以帮她些,我教阿齐一块儿告诉她吧。只可惜她未必肯再上我们这儿来啰!”13
13语言描写
由韦小姐的话写出阿河的遭遇。阿河的男人愿意以八十块钱放阿河离开,其实是将阿河当成了“可买卖的货物”。作者无须再多说什么,他已经通过阿河的命运令我们看到当时如阿河一般女子的悲剧命运。
“我拿十块钱吧,你告诉阿齐就是。”
我看阿齐空闲了,便又去问阿河的事。他说,“她的爹正给她东找西找地找主儿呢。只怕难吧,八十块大洋呢!”
我忽然觉得不自在起来,不愿再问下去。
过了两天,阿齐从镇上回来,说,“今天见着阿河了。娘的,齐整起来了。穿起了裙子,做老板娘娘了!据说是自己拣中的;这种年头!”14
14语言描写
阿齐的话交代了阿河的凄凉归宿,她始终无法逃脱整个社会对她的束缚,最终还是向命运屈服了。
我立刻觉得,这一来全完了!只怔怔地看着阿齐,似乎想在他脸上找出阿河的影子。咳,我说什么好呢?愿命运之神长远庇护着她吧!
第二天我便托故离开了那别墅;我不愿再见那湖光山色,更不愿再见那间小小的厨房!15
15心理描写
在“我”的心中,青春靓丽的阿河是美的化身,而她最后无力摆脱命运的结局,其实就是美的破灭,因此“我”会感觉“全完了”。“我”同情阿河,又无力改变阿河的现状,唯有祝愿她。但作者心中又是悲伤的,是愤懑的,结尾的两个“不愿再见”重复,将作者的这种情绪拉长,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阅读赏析
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大家,但他的这篇散文却略带些小说的特征,情节较为完整,将阿河起起伏伏的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悲剧性命运。
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发现它最令人称道的,便是作者对主人公阿河的形象塑造。原本有些土气的阿河经过打扮之后,变得青春靓丽,光彩照人。作者运用了大篇幅的笔墨来从正面书写阿河的这种美:她的发如纯丝,她的小脸宛如桃花,她的眼像一双小燕子,她走路的姿势宛如可爱的小猫……正如“我”在日记中所说:“她有一套和云霞比美,水月争灵的曲线,织成大大的一张迷惑的网!”可以说,阿河的美,美得极具艺术性,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大篇幅的描摹中,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夸张、通感、联想等多种修辞。这些修辞的使用令作者的语言表达得更加生动灵活,富有美感,因此也更容易将读者带入作者所创造的阿河之美中。除了以上的正面描写,作者还辅以侧面描写来烘托阿河的形象。比如借韦小姐的话写阿河的聪明,借“我”对阿河从无视到喜爱再到关注的心理变化写阿河的转变,借大家的对话写阿河的身世及最后的命运等,这样的描写笔法灵活,有了正面描写所达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正侧面相结合,阿河的形象也被塑造得更加立体了,也更容易让读者感受到“我”对阿河最终命运的叹息和愤懑。这种正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在写作中也不妨一试。
阅读延伸
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优美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你如何看待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