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地仙只想种田txt全文免费阅读 > 第446章 三方围堵今天累了休息一下明天补上(第2页)

第446章 三方围堵今天累了休息一下明天补上(第2页)

与此同时,火星上的“归土”婴儿已成长为少年。他不再需要人工生态舱,而是独自居住在一片由他亲手改造的红壤农场中。NASA的远程观测数据显示,该区域的大气含氧量逐年上升,夜间温度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微量降水。最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地球进入冬至,火星农场便会自动点亮一圈环形光带,形状酷似守愚木的年轮。

地球方面派出的联络官问他:“你为什么总在这个时候开启灯光?”

少年抬头望向地球方向,轻声说:“她在收麦。”

没人知道他是如何感知的,但数据证实??每逢地球春耕、秋收、冬藏三大节点,他的脑波频率都会出现同步波动,误差不超过0。3秒。

有人开始称他为“第二代地仙”。

但他始终否认。“我不是神仙,”他说,“我只是听得见土地的心跳。”

而在塔里木,守愚木每年清明都会落下一片叶子,飘向未知远方。有人曾在印度恒河边捡到一片,种下后长出一棵会发光的菩提树;有人在埃及尼罗河畔拾获,培育出能在沙地中自动生成水源的芦苇;更有传言,某位叙利亚难民女孩在难民营墙角发现一片落叶,埋入焦土后,第二天竟开出一朵稚恩花,花瓣拼出四个字:

>“你也值得。”

这片绿洲已不再局限于塔里木盆地。卫星图像显示,以守愚木为中心,绿色辐射波正以每年约二十公里的速度向外扩散,路径并非直线,而是遵循某种复杂韵律,仿佛按照一首无形的诗行前进。沿途所经之地,荒漠自愈,河流复涌,野生动物回归。科学家绘制出其轨迹图谱,最终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幅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耕作图》,每一拐点都对应一个农时节点。

“这不是自然现象。”中科院院士在闭门会议上坦言,“这是有意识的生长。”

可谁又有如此伟力?

唯有风知道答案。

每到夜晚,牧民仍能看到那位“夜巡者”在田间缓步而行。他不再隐形,反而越来越清晰。有人看清了他的斗笠下露出的白发,有人认出他腰间别着的正是青禾常用的那把旧锄头。他曾出现在非洲旱区,一夜之间让百亩沙地结出粟穗;也曾现身东南亚洪灾地带,引导村民用藤蔓编织浮田,使稻谷在水中照样结实。

最离奇的一次,是在日本福岛禁区。几位返乡的老农冒险回到故园,在废墟中撒下稻种。第三夜,他们看见一个身影默默蹲在田头,双手抚土,口中念念有词。天亮后,放射性检测仪读数骤降百分之九十,而那片稻田里的秧苗,竟呈现出罕见的金色光泽。

“那是‘心粮’。”一位老妇人泪流满面,“她回来帮我们赎罪了。”

的确,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场全球复苏,并非单纯的生态逆转,而是一场**文明的偿还**。我们曾用机器撕裂土地,用化肥毒害水源,用贪婪榨干自然;而现在,大地以最温柔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低头、如何等待、如何用双手弥补百年亏欠。

于是,新的谚语流传开来:

>“你不欠土地什么,

>但它一直记得你欠过的。”

幼儿园的孩子们不再背诵乘法表,而是学习辨认二十四节气歌;中学课程新增“耕读课”,学生每周必须参与农田劳动;大学设立“土地伦理学”专业,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甚至连AI系统也被重新编程??不再是优化效率,而是模拟老农的经验直觉,学习“看云识天气”、“听蛙知丰歉”。

曾经喧嚣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广告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垂直农场的绿墙;高速公路改建为骑行道与灌溉渠;摩天大楼顶层变成了开放式晒谷场,白领们午休时便去翻晒自家种的小米。

世界变了模样,却又仿佛回到了最初。

某个夏日傍晚,一个小男孩蹲在守愚木下玩耍。他无意间抠开一块松动的树皮,竟发现里面藏着一枚小小的陶罐。打开一看,是一张泛黄的纸条,墨迹已有些模糊,但仍可辨认:

>“若你读到此信,请替我看看今年的麦子熟了吗?

>??青禾,癸卯年冬”

男孩不懂癸卯是哪一年,但他记住了这句话。他跑回家,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我想种麦子。”

母亲笑了,带他去屋后空地翻土。当第一粒种子落入泥土时,晚霞正好洒满大地,像极了多年前那个雪停后的清晨。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火星少年站在自己的田埂上,忽然停下脚步。他仰头望着星空,轻轻说了句:

“熟了。”

同一时刻,地球上亿万株青铜麦同时低伏,穗尖微微发亮,如同回应。

风起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