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起立,上课了!”
“今天的课题:蘑菇房是怎么出现的?”
“小板凳备好。”
“笔纸已经备齐。”
“各单位请注意,接下里全部都是考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好纪录。”
直播间对于李浔的科普自然是严阵以待。
李浔则是和李萌萌在去往老鹰嘴梯田的路上,给她进行解惑。
奇特的蘑菇房,是这一路上最为最常见的一道风景。
之前李萌萌都沉浸在梯田之中,没有过多询问蘑菇房的相关信息。
而现在,两人都没心思看风景。
作为缓解尴尬的最好办法,就是转移话题。
李浔主动的跟她讲述,关于蘑菇房的过往。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
后来他们来到红河,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
看到满山遍野生长著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仅不怕风吹雨打。
蘑菇的伞状结构,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棲息。
哈尼人从蘑菇的遮风挡雨结构中,取得了灵感,院试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不仅颇具美观,独具一格。
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是暖融融的。
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早上他们来时的麻栗寨,里面的蘑菇房最为典型。
至于蘑菇房里面的样子,李萌萌好奇,李浔自然也不会藏着掖着。
于是继续跟她讲述蘑菇房的构成。
哈尼族的蘑菇房,从外观看,顾名思义就像蘑菇。
主要是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
上方的屋顶一共有四个斜坡面。
而房子本身则是进行分层。
底层是关牛马堆放农具的地方。
而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
至于顶层,则是用泥土覆盖,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因此。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哈尼人迁徙到哪里,蘑菇房就盖到哪里。
这样的蘑菇房,遍布整个哈尼山乡。
而经长期的发展与改进,现在的蘑菇房既有传统特色又日臻完善。
它不再是简单为村民遮风挡雨,蘑菇房本身,就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和绚烂的梯田,一起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