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 > 第29章 出发(第1页)

第29章 出发(第1页)

次日天刚蒙蒙亮,王家众人便开始为他俩收拾东西。王明远揉着眼睛跨出房门,视线刚落到院中央,就被震惊在了原地。大哥王明心(王大牛)正把最后一件行李捆扎结实——那已经不是行李,分明是一座小山!特制的一米多高的藤筐里塞得鼓鼓囊囊,上面还摞了一大堆东西。最上面还扣着一口乌沉沉的大铁锅,锅沿上系着锅铲。最离谱的是,一口半人高的粗陶酸菜缸稳稳当当地蹲在筐左边,缸口用油布封得严严实实,右侧竟然还捆着一个大木盆!“娘!”王明远的声音都变了调,“不是说好了少装点吗?这锅……怎么还带上了?还有这口缸和盆!”他指着那口缸,手指头都在抖,“我去考个县试,背口酸菜缸算怎么回事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逃荒呢!”赵氏正踮着脚使劲往藤筐缝隙里塞几个油纸包,闻言赶紧解释:“哎呦,三郎,娘不是担心你路上吃坏肚子嘛!你打小肠胃就弱,外头干粮又冷又硬,哪能顿顿啃那个?带上锅,让你大哥路上给你烧点热水,熬点热粥,养胃!”她拍拍那口缸,砰砰作响,“这里头可不是酸菜!是小妹和你嫂子熏的腊肉、风干的鸡,还有几条咸鱼!都拿盐细细腌过,放在缸里不招虫鼠,好存!而且娘都拿油纸包了好几层,码得严严实实,放缸里防潮又防压,好存放!这一路到县城,少说也得好几天,没点油水荤腥怎么行?而且你读书费脑子……”王明远眼前发黑,简直要晕过去,这路上就三天!就三天啊!!!这架势,哪里像去赶考,分明是举家搬迁!“不碍事的,三弟。多带点吃食,去了县城也能少花点钱。”大哥王大牛的声音稳稳传来。只见他弯腰,双臂一展,那根结实的背带就稳稳压在了大哥宽阔的肩膀上。然后腰背一挺,脚下生根般扎住,那塞得满满当当的藤筐和旁边的大铁锅、酸菜缸,竟被他轻轻巧巧地背离了地面!背带坠着他厚实的肩肉,藤框也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可王大牛的脚步却纹丝不动,连气息都没乱一丝。他甚至还空出一只粗粝的大手,轻松拎起了王明远那个装着笔墨书卷、轻飘飘的小包袱。“这点东西,算个啥。走吧,别误了时辰。”王明远看着大哥像座移动堡垒般的背影,再看看娘亲还在屋里翻箱倒柜的动静,以及小妹探出脑袋喊,“三哥,那个小石碾子忘了装!路上给你磨芝麻糊喝呀!”的嗓门。他头皮一炸,再不敢耽搁,拎起仅剩的一个小包袱,逃也似的追着大哥冲出了院门。“被子!被子!我新絮的那床大棉花被,把旧的那个换下来,哎呦喂,瞧我这记性!明远——等等——……”赵氏的喊声被远远甩在了身后。他生怕再慢一步,他娘真能把家里那盘石磨或者炕上的大柜子都给大哥捆上!晨雾未散,石板路上还凝着露水。大哥挑着重担,脚步却迈得又大又稳,藤框随着他的步伐有节奏地颤悠,发出规律的吱呀声。王明远跟在后面,跟着大哥的速度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觉得有些疲累了。再看大哥那步伐,依旧像头不知疲倦的健牛。“大哥……辛苦你了。”他低声道。“说啥呢,”王大牛头也没回,声音带着笑,“这点路算个啥。你好好考,别想这些没用的。”兄弟俩按昨晚商量好的,先去了镇上赵夫子的蒙学。赵夫子早已等在门口,手里捏着一个沉甸甸、封着的信封。“明远,拿好。”赵夫子神情郑重,将信封递过来,“这是廪生作保的保结文书,还有你的亲供单(详细记录考生姓名、籍贯、三代履历的表格)。”大雍朝县试的流程和明代很像,每年二月由知县主持,教谕监试。考生需是本县户籍,且有本县廪生作保出具的保结文书。他必须在开考前抵达县城,完成报名核验。四月则是府试,由知府主持。再往后,才是三年两次、由省学政主持的院试……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闪失。镇上廪生名额紧俏,恰好孙夫子书院今年也有几个弟子要考,王明远和孙夫子商量后,便托了人情,又使了五两银子,才把他的保结挂靠过去,与他们一并办理了。“切记,此物关乎你能否入场,万不可遗失,亦不可拆封,到了县衙礼房报到时,需原封呈递。”王明远心头一凛,双手接过那信封。郑重其事地将信封贴身藏进内衫的口袋,按了按,感受到硬硬的棱角,才稍稍安心。他又向夫子深深一揖:“学生谨记,多谢夫子费心!”赵夫子看着眼前这个自己已教无可教的弟子,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落寞,只摆摆手:“去吧,路上小心。县试在即,切记心无旁骛。”,!“明远要好好考啊,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到时候考中了我让我娘做全羊宴给你庆祝!”旁边的小胖子,不对现在是大胖子张文涛也对着王明远喊道,不过真是三句话都离不开吃。王明远只能无奈点头称是,然后又辞别夫子和几个赶来送行的同窗,兄弟二人直奔镇东头的“镇远镖局”。镖局门口已颇为热闹,几辆装货的骡马车停在道边,几个精壮镖师正在检查绳索器械。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太阳穴微鼓的壮汉正叉腰指挥,正是镖头钱大虎——二嫂钱彩凤的亲大伯。也多亏了二嫂这层关系,否则单凭他们兄弟俩,想跟着走镖的队伍,恐怕连门路都摸不着,要不就得付出不少的银子。跟着镖局走,安全有保障,省了太多麻烦,最主要的古代也没什么导航和地图,迷路了可是大事,何况他们也不认路。“明心!明远!就等你们了!”钱大虎嗓门洪亮,目光扫过王明心(王大牛)肩上的“小山”,嘴角抽了抽,但也没多说什么。“稍等片刻,咱们这就发脚!明远待会儿跟紧点,路上颠簸,别掉队。”他显然知道王明远是去赶考的读书种子,态度里带着几分对读书人天然的客气。王明远连忙拱手:“有劳钱大伯。”不多时,随着钱大虎一声洪亮的“起——镖——”,骡车吱呀作响,随行的镖师们护在两侧,这支小小的队伍便启程离开了清河镇。赶路,是枯燥且磨人的。大部分时间,只有骡马的响鼻声、车轮碾过土路的轱辘声和车夫偶尔的吆喝声。为了赶时间,队伍行进速度不慢。除了中午找个遮风避阳的地方。大伙儿匆匆啃几口自带的硬面饼子,喝几口凉水,略微歇息小半个时辰。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埋头赶路。起初王明远还能咬牙跟上,可走了不到半日,他就感觉两条腿像灌了铅,脚底板更是火-辣辣地疼。这几年身体是养好了不少,可底子终究不如大哥和这些走惯山路的镖师还有商队。:()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