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凝聚形体,向著下游那片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河神庙方向“行走”时,那股阻挡他的无形阻力,似乎……减弱了那么一丝丝?
虽然依旧无法真正上岸,但那种“阻滯感”確实比其他方向要轻微一些。
“难道我要一辈子困在这恆河里当个『宅神』?”
刘博墉可不想接受这个设定。他需要更广阔的空间,需要亲身踏上属於自己的土地。
“考沙尔,阿兰德。”
他的意念呼唤著两位得力干將,必须催促他们加快恆河矿泉水的上市和河神庙的建设进度了!
神庙,似乎是他脱困的关键。
然而,当他的神识扩散过去,准备传达神諭时,却被信徒们聚集討论的內容噎得一时无语。
原来,隨著神庙主体接近完工,信徒们正按照印度教神庙的常规架构,组建河神教的管理体系。
大祭司毫无悬念,由出身最高贵、信仰最虔诚的婆罗门出身的伊莎担任。
工程祭司负责神庙营造与维护,考沙尔当仁不让。
制度祭司执掌教规戒律与內部秩序,新晋的【秩序圣裁者】阿贾伊是最佳人选。
財务与商业代理人由兼具理財能力和商业头脑的阿兰德身兼两职。
医祭由拥有“人畜同治”经验、在鼠疫中表现可圈可点的兽医维卡斯被委以此任。
为了提升他的专业能力,伊莎今早已藉助阿贾伊的官方渠道,將他送往孟买的医学院进修。
神庙护卫队长与副队长由忠诚勇武的比姆和机灵的夏夫分任正副职。
河神教初代管理团队已然成型,成员们踌躇满志,打算择日向河神大人稟报这一成果。
然而,在一个职位的设定上,他们却卡壳了,爭论不休。
那就是——神庙圣女。
在印度教传统中,神庙圣女(或称神侍女)通常由高种姓(婆罗门、剎帝利)的貌美女子担任。
她们被视为“神明的妻子”,居住在神庙內,负责主持祭祀、唱诵圣歌、传递神諭或解读经文,地位崇高而神圣。
然而,歷史的污垢早已浸染了这个称號。
在许多地方,它早已沦为寺庙祭司和权贵阶层满足私慾的工具。
“侍奉神明”的光环下,隱藏著的是对这些女子身心的残酷剥削。
她们被剥夺婚姻自由,成为僧侣和信徒的“私有財產”,被迫提供性服务。
甚至衍生出女支庙这种存在。
一旦年老色衰,便会被无情拋弃,晚景淒凉,备受歧视。
担任此职的,往往是家境贫寒的吠舍、首陀罗女子,甚至极少数走投无路的达利特。
但河神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