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面对集团掌舵人时,他都打起十二分精神,言辞谨慎,消耗心神。
信步走到走廊尽头,突然口袋里手机震动起来。掏出手机,屏幕上跳跃着“杨春雷”三个字。
“春雷。”何晓鹏话中带着熟稔的调侃,“给我来电,是终于下定决心,答应我的邀请了?”
电话那头,杨春雷的声音传来,不同于以往的犹豫,显得异常郑重和坚定:
“何总,我和夏珩、何涛反复商量,决定跟着你干!新能源造车这条路,我们仨陪你一起闯!”
尽管心中有所预感,但听到这明确的答复,何晓鹏欣喜若狂。
“不过,何总,您也了解,我们都是技术人员,在广汽这边还有项目要收尾,工作交接需要时间,正式离职恐怕还有一个过程。”
“理解!完全理解!”何晓鹏连声应道,语气中充满了包容和喜悦。
“不急这一时半刻。你们先把各自手头的事情处理稳妥,善始善终,我这边等得起。”
“感谢何总体谅!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会尽快完成交接,然后一起去杭城见您,详谈后续计划。”
“一言为定!我等你们来!”
通话结束,何晓鹏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兴奋。
一股巨大的动力在心中激荡。
今年他才三十六岁,正是一个男人经验、精力、魄力都处于巅峰的黄金年纪。
早年创立uc并卖给阿里,让他早已实现财务自由,账户里的数字几辈子也不完。
但他内心燃烧的,从来不只是对财富的追求,更是一股想要亲手打造一番崭新事业的熊熊火焰。
在阿里工作的这段日子,与其说是职业生涯的归宿,不如说是一个宝贵的过渡阶段。
一个为他积累更广阔人脉、更深厚行业洞察力的练兵场。
自从uc成功出售后,二次创业的念头就从未熄灭,不断搜寻着下一个值得全力追逐的赛道。
最终,目标锁定在新能源造车这片充满无限可能,也布满荆棘的领域。
然而,汽车工业毕竟是资金、人才、技术密集到极致的尖端行业,门槛高耸入云。
即便他雄心万丈,内心深处也难免有过一丝犹豫和审慎。
但就在前几天,腾达科技掌门人宋词名下另一家公司得文制造彻底曝光,造车计划被公之于众时,何晓鹏心中最后的那点犹豫烟消云散了。
方向既定,剩下的就是找人。他深知自己精于产品、市场和战略,但对于造车最核心的“三电”等硬核技术却非所长。
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重镇广汽,几经周折,找到了杨春雷、夏珩、何涛这三位在传统汽车领域深耕多年、技术功底扎实的高级人才。
“之前无论我如何描绘蓝图,分析市场前景,他们三人总是顾虑重重,觉得风险太大,前景未卜。”
何晓鹏回想起此前几次沟通的艰难,不禁摇头苦笑。
“结果倒好,宋词造车消息一出,简直像是一剂强效催化剂,他们的态度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真是令人感慨啊。”
这便是顶尖企业家巨大的名望效应和号召力!无需多言,行动本身,就是最响亮的号角和最有力的背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