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央选调生前途如何 > 第406章 化危为机的智慧(第1页)

第406章 化危为机的智慧(第1页)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清河市委常委会会议室的光洁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与窗外雨过天晴的明媚形成对比,会议室内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柳川镇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已转入灾后安置和恢复重建阶段,但这场灾难带来的冲击波,远未平息。市委书记江辰端坐主位,目光缓缓扫过与会的每一位常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特意被邀请来的几位在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基层代表和技术专家,包括面容憔悴但眼神坚定的王哲,以及虽带倦容却仍保持着学者严谨的秦朗。这是一次特殊的扩大会议,主题直指核心——“总结反思,化危为机”。“同志们,”江辰的声音沉稳,打破了会场的寂静,带着一种经过沉重洗礼后的冷静,“过去十几天,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特别是依靠一线救援人员的舍生忘死、英勇奋斗,我们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抢险救援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再次向所有参与这场艰苦斗争的同志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掌声响起,并不热烈,却格外持久,蕴含着劫后余生的复杂情感和难以言说的沉重。掌声落定,江辰的神色转为极其严肃:“成绩值得肯定,牺牲不容忘却。但今天这个会,重点不是评功摆好,而是要刺刀见红,直面问题,深刻反思!我们要清醒地问自己:这场灾难,难道真的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天灾’吗?我们的工作中,是否存在本可以避免的疏漏?哪些环节的失守,加剧了灾害的后果?血的教训,必须换来真正的进步!”他首先将目光投向应急管理局局长李明春:“明春同志,请你先从应急管理体系的角度,谈一谈。灾害发生前,我们对北部山区,特别是柳川镇一带的地质灾害风险研判是否充分?监测预警是否及时到位?预警信息传到‘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衰减甚至梗阻?”李明春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手里拿着厚厚的材料,脸色凝重中带着愧疚:“江书记,各位同志。作为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没有回避,详细汇报了灾前掌握的情况:那份指出包括柳川镇黑崖口在内的多处隐患点整治进度滞后、需要重点盯防的报告,是如何在层层流转中,被归为“常规工作”,未能引起最高级别的警觉;气象部门连续发布的强降雨预报,在转化为具体行动指令时,缺乏强有力的跨部门协同和督办;基层,尤其是偏远乡村的预警信息传递,严重依赖传统的广播、锣鼓甚至人工传递,在极端天气导致通信中断时几乎失灵。“根源在于,”李明春痛心疾首,“我们存在严重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小概率、高风险’事件的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日常工作中,‘安全第一’往往停留在口号上,实际让位于了显性的经济发展指标。考核指挥棒对隐性政绩的导向作用不强。跨部门的数据壁垒依然存在,信息共享和联动响应机制不顺畅。基层应急能力薄弱,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突出。”江辰认真记录,不时追问关键细节。他没有急于批评,而是引导道:“问题摆在面前,关键是找出病根。是制度设计有缺陷,还是执行环节打折扣?是能力不足,还是重视不够?或者是兼而有之?”接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交通运输局局长、水务局局长、气象局局长等依次发言,不回避、不推诿,从各自领域剖析短板。规划层面,对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的城乡发展约束性要求落实不够严格,存在向灾害易发区发展的现象;交通方面,部分山区公路的防护标准偏低,抗灾能力弱;水利设施对山洪的调控能力有限;气象预警的精准化和针对性有待提高,与地质灾害预警的联动模型需要优化。轮到一线人员发言时,王哲结合在柳川镇的挂职经历,言辞恳切:“江书记,我深切感受到,基层不是不重视,而是往往缺乏有效的手段和资源。比如,村里知道黑崖口有风险,但缺乏专业的监测设备,只能靠经验判断。预警来了,除了用大喇叭喊、挨家挨户敲门,没有更可靠的办法。建议能否为高风险村组配备必要的简易监测仪器和卫星电话?并定期组织实战化演练,让群众真正掌握避灾技能。”秦朗则从技术层面提出构想:“我们可以借鉴绿色矿业研发中心的经验,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大范围筛查,布设低成本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地表位移、土壤含水率等关键指标,再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模型进行风险预测和精准预警。这不仅能提高预警时效,还能实现风险分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年轻干部的见解,既有基层视角的敏锐,又有技术前沿的视野,引起了与会领导的深思和赞许。方远市长在随后的发言中,也坦诚地进行了自我批评,承认在统筹发展与安全、财政投入重点等方面存在偏差,表示市政府将带头深刻反思,切实整改。,!会议从上午持续到下午,讨论深入而激烈。江辰在最后总结中,系统梳理了反思成果,将其归纳为五个需要深刻变革的方面:“第一,思想观念必须重塑。要彻底扭转‘重发展、轻安全’的政绩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理念,将防灾减灾救灾作为一项常态化、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第二,体制机制必须优化。要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制,彻底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建立常态化的风险联合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要夯实基层应急管理责任,配强力量,提升第一时间响应能力。”“第三,能力建设必须加强。要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配备先进装备;要大幅提升基层的风险辨识、预警传递、先期处置、自救互救能力;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像秦朗同志建议的,用现代化手段赋能防灾减灾。”“第四,基础设施必须加固。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中,必须将防灾减灾标准作为刚性约束。对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如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要全面提升设防等级和抗灾能力。对已有的隐患点,要加大投入,限期整改。”“第五,社会治理必须深化。要完善巨灾保险体系,分散风险。要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疏散演练,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要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同志们,”江辰语气铿锵,“灾难是残酷的,但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复盘反思的目的,不是要打倒谁,而是要救赎我们的工作,完善我们的制度,避免悲剧重演!我要求,立即成立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方远同志任副组长。下设规划重建、隐患排查、能力提升、制度完善等专项工作组。限时一个月,拿出高标准的《柳川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清河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我们要把柳川镇的重建,做成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升区域韧性的样板工程!要把这次惨痛的教训,转化为推动清河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这场深刻、务实的复盘会,为清河市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化危为机的智慧,就在于敢于直面伤疤,并从中汲取重生的力量。会议结束后,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迅速展开,一场旨在筑牢安全底盘的深刻变革,在清河市全面启动。:()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