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他们对於自己造轴承还有些疑虑和忐忑。
那么现在,在林野的带领下,在松江厂的义气相助下,他们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干!
干出华夏自己的爭气轴承!
……
第二天一早。
杨总工亲自带队,从火车站接回了那个沉甸甸的帆布邮包。
当邮包在红星轧钢厂的会议室里被打开,一卷卷泛黄的图纸和厚厚的工艺文件,铺满了整个会议桌时,所有参与项目的工程师,都屏住了呼吸。
这,就是国內目前最高水平的高速轴承技术!
每一张图纸,都凝聚著松江厂无数技术人员的心血。
杨总工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轴承装配总图,只看了一眼,就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天……这结构……这精度要求……”
他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震撼。
他虽然不是专门搞轴承设计的,但好歹也是军工部的总工程师,基本的图纸还是能看懂的。
这张图纸上標註的尺寸公差,很多都是微米级的!
0。001毫米!
那是什么概念?一根头髮丝的直径,大约是0。05到0。1毫米。
也就是说,这些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比头髮丝还细几十倍!
还有那些复杂的滚道曲线,特殊的表面处理要求,以及对材料近乎苛刻的性能指標……
杨总工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头皮发麻。
难怪苏联人要卡脖子!
这玩意儿,確实是国之重器!
他之前虽然知道特种高速轴承难搞,但没想到会难到这种程度!
“林总……”
杨总工拿著图纸,手都有点抖,他扭头看向林野,眼神里充满了忧虑。
“这……这比我想像的还要复杂得多啊!我们……我们真的能行吗?”
他开始怀疑,自己昨天是不是太乐观了。
红星轧钢厂这点家底,跟图纸上要求的这些条件比,简直就是小米加步枪,要去对抗飞机大炮啊!
不只是他,会议室里其他工程师,在初步翻阅了这些图纸和工艺文件后,脸上的兴奋也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凝重。
太难了!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技术攻关了,这简直是要从无到有,凭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高精尖產业!
林野却依旧平静。
他拿起一张滚珠的加工工艺卡,仔细看了看,然后又拿起一张套圈热处理的工艺规范,微微点了点头。
“嗯,和我想像的差不多。”
他淡淡地说道。
“这些图纸和工艺,確实代表了苏联目前的主流水平,设计思路很成熟,工艺也考虑得很周全。”
“但是,”他话锋一转,“正如我昨天所说,它有它的局限性。”
“比如这个材料,”林野指著工艺文件上的钢材牌號,“他们用的是高碳铬轴承钢,gcr15的改进型。这种钢材,在常温下的硬度和耐磨性都不错,但一到高温,性能就急剧下降。”
“我们的发动机,涡轮前温度是多少?將来要达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