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审了?动作可真够快的!”
“刚通过不久,一个关於当下社会的故事,还想做一些新的尝试。”叶柯平和地回答。
“好好好!新尝试好!”
韩三屏连连点头,眼神热切,“我也不跟你绕弯子了,这次《寄生虫》,中影希望能继续投资。
条件你开,排期、资源、发行,中影全力配合!只要是你叶柯的项目,我中影就跟定了!”
这就是韩三屏的风格,看准了,就毫不犹豫,全力支持。
他今天亲自前来,根本不需要叶柯去递本子、做路演、寻求投资,而是直接表达了最强烈的合作意愿,甚至带著一种生怕错过的急切。
毕竟数来数去,韩三屏发现中影这几年跟叶柯合作的项目才是最赚钱的,至於亏本的生意,在中影那边简直不要太多。
叶柯沉吟片刻,没有立刻答应。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感谢韩董和中影的信任。《寄生虫》这个项目,確实有些不一样。
它可能没有那么强的商业娱乐性,更多的是想做一些社会观察和人性挖掘,甚至带点荒诞和黑色幽默,衝击奖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他这是在提前管理预期,毕竟中影这样的巨头,投资回报和社会效益都是需要考虑的。
“冲奖?那好啊—·!”
不说还好,可要是这么说,那韩三屏闻言,却大手一挥,显得毫不在意:“明白你的意思,但我要说,正是因为你总有新的想法和追求,你的电影才始终保持著活力和高度!
商业成功我们要,艺术探索我们同样支持!中影不仅仅是一家企业,也肩负著推动国內的电影艺术发展的责任。
你的电影,无论是商业巨製还是艺术佳作,都能代表国內电影的最高水准走向世界,这就是最大的价值和回报!”
他目光炯炯地看著叶柯:“更何况,以你现在的號召力,“叶柯作品”这四个字本身就是最大的金字招牌。
我相信,就凭著这,那也能吸引大量观眾走进影院。
退一万步讲,哪怕只是在国际上为华语电影再拿回一座重量级奖盃,其带来的长远影响和品牌提升,也远远超过单纯的经济收益。”
这番话格局宏大,简直是如此的厚反正是”,说到了叶柯的心坎里,其实他们从確定要拍,就有打算继续拉扯中影这样拥有强大资源和渠道的伙伴。
“既然韩董如此信任,那我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
也不继续扯嘴皮,叶柯放下茶杯,神色认真起来,“《寄生虫》的製作成本我会严格控制,而创作上我还是需要最大的自由度和支持。尤其是后续参加国际电影节。—
“没问题!”
韩三屏一口答应,“创作上的问题,我们中影依旧会尊重你!中影只负责支持和服务,绝不干涉其它事情。”
隨即两人相视一笑,毕竟这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所以是一种基於高度信任和共同目標的默契已然达成。
接下来的谈话变得更加具体和深入,从预算比例、拍摄周期,到可能的取景地、演员阵容的搭配,以及更长远的上映策略和电影节规划。
韩三屏展现出了极强的专业度和决策效率,许多细节当场就能拍板,充分显示了对叶柯无条件的支持。
谈话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办公室內茶香,气氛热烈而融洽。
之后送走心满意足的韩三屏后,叶柯独自站在落地窗前,望著楼下熙熙攘攘的车流。
其实中影的鼎力支持,对於《寄生虫》来说,更多除了资金外,是那种可以扫清许多潜在的障碍—
叶柯转身回到办公桌前,目光落在《寄生虫》那厚厚的、已经布满批註的剧本上。
几乎剧本里每一个细节,他都是反覆推敲。
除了剧本重要性,那就是演员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明星,更是能精准理解角色內核、能演出那种复杂层次感和微妙情绪,同时也是需要他们精准把握那种在生活化表演下的戏剧张力与复杂人性。
苏有鹏、宋家·
这些名字在他脑海中盘旋,他们的特质与剧本中的角色逐渐產生勾连。
深吸一口气,叶柯拿起红笔,再次沉浸到《寄生虫》的剧本世界之中。
其实他心中也有不少合適的演员倾向“这个朴太太的角色,你可以试试。”
坐在椅子上的叶柯,將面前的剧本递给对面的宋家,“那种养尊处优下的空虚、偽善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