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实很困难,但上海文艺背靠大山,唐韜倒也不慌。
“对对对,还有巴老呢。”
黄元也反应了过来。
有麻烦不可怕,反正有个子高的顶著。上海文艺坐拥巴老这尊大神,可不就为了这个时候嘛。
两人找到李小琳,把情况一说,李小琳也麻了。
搞了这么多年的出版,还是第一次遇到刊物供不应求的。
“这么说,《伐木人》火了?”
“我看呀,这个李子成小同志只怕是要名扬全国了。”
都是老出版人了,经手的文学作品加起来能绕地球一圈了。这种情况一出现,三人就有了基本的判断。
李小琳立刻有了主意,喊到:“念书!念书!”
“誒,来啦。”
贝念书从远处过来。
“唐主编,黄主编,小琳姐,你们找我?”
李小琳已经拿起了挎包。
“走,你跟我们一起去见我父亲。”
武康路113號,上海文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为这是巴老的住处。
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曾经是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老一家就住在这里。
四人到来的时候,巴老正在书房里工作。
老人家一辈子都跟书本、文学打交道,即使身体不好,也放不下文笔。
可以说,文学已经跟他的灵魂、肉体纠缠在了一起,永世永恆。
“你们怎么一起来了?还有这位小同志……”
巴老没见过贝念书,发现他十分拘谨,便和蔼地问道。
得蒙偶像亲口询问,贝念书激动的差点脑淤血。
“巴老,我是贝念书,是咱们社的编辑。”
“哦,就是你发掘了《伐木人》嘛。做的好,做的好,我们上海文艺有此一文,总算是有了几分当年的风采。”
贝念书被夸的呼吸都忘了。
“我……我只是恰逢其会,幸运使然。”
巴老心情很好。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嘛。我猜啊,这一期的刊物发行后,別家要羡慕坏嘍。”
唐韜三人对他的精准判断佩服不已。
“巴老,別家羡慕不羡慕,暂且还不好说,反正我们是火烧眉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