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对正悠然品茶的皇后说道:“皇后,今日朕有件喜事,也想和你分享一段往事。”皇后抬眼望向皇上,温柔地问道:“哦?何事让皇上如此感慨?又有何往事需臣妾聆听?”皇上轻叹一声,缓缓说道:“你还记得陈德厚吗?那个曾经救过安柔公主的商人。虽出身商贾,但他忠诚勇敢,那次舍命相救,让朕一直铭记于心。”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回忆:“臣妾自然记得,安柔公主能安然无恙,多亏了他。皇上后来也赐了他不少恩赏,以表谢意。”皇上点头,继续说道:“没错,今日传来消息,陈德厚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得了第三名,此子学识渊博,颇有乃父之风。朕想,这也有他平日里教子有方的功劳。”皇后闻言,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陈德厚虽为商贾,但教子有方,其子能有如此成就,也不枉他一片苦心。皇上,您打算如何奖赏他呢?”皇上想了想,说道:“朕自会酌情封赏,以资鼓励。另外,还有一件喜事。那个赵志书,农村出身,却勤奋好学,这次科举考试中也得了第10名,实属难得。”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赵志书?臣妾虽未曾见过,但听闻他勤奋好学,能得此佳绩,可见其才学不凡。皇上,您打算如何安排他?”皇上微笑着说道:“朕打算过了殿试再说。赵志书虽然出身农村,但他的才学确实不凡,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如此佳绩,实属难得。不过,殿试才是真正考验他们能力和见识的时候,等殿试过后,朕再根据他们的表现做进一步的安排。”皇后闻言,点头赞同道:“皇上所言极是。殿试确实是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殿试的考验,才能更准确地看出他们的真才实学。臣妾也期待着殿试的到来,看看这些年轻才俊们究竟有何等风采。”皇上微笑着说完对赵志书的安排后,话锋一转,又提起了另一件趣事:“皇后,还有一件小事,朕觉得颇为有趣。听闻悦溪公主对陈德厚的儿子陈宇泽颇有好感,这孩子不仅学识渊博,品性也颇为端正,看来咱们的公主眼光不错。”皇后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悦溪公主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能有心仪之人自然是好事。陈宇泽既然能得公主青睐,想必也是个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皇上点头赞同道:“没错,朕也这么觉得。只是这婚姻大事,还得仔细斟酌,不能草率行事。朕打算先召见陈宇泽,亲自考察一番,再做定夺。”皇后微笑着点头,心中暗自为悦溪公主感到高兴。她知道,悦溪公主一直是个有主见、有眼光的孩子,能选中陈德厚的儿子,说明她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皇上所言极是。”皇后说道,“婚姻大事,关乎公主一生的幸福,自然得慎重考虑。不过,臣妾觉得,可以先让公主与陈宇泽多接触接触,增进了解,这样也有助于皇上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皇上闻言,觉得皇后的提议颇为周到,于是点头同意:“好,就依皇后之言。先让悦溪公主与陈宇泽多接触接触,朕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召见他。”皇上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后缓缓道:“明雅这孩子任性,平日里行事大胆,若要寻个能与她相配的驸马,那得是个性格沉稳、有主见之人,方能降得住她的小脾气,还得有足够的包容心。而安澜呢,她:()公主和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