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佛洛伊德谈癔症 > 第12章 弗洛伊德略传9(第1页)

第12章 弗洛伊德略传9(第1页)

第12章弗洛伊德略传(9)

在美国,由于弗洛伊德的访问,以及琼斯、普特南、布里尔等人的热心支持,很快掀起了研究精神分析的热潮。1910年5月2日,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在华盛顿正式成立,普林斯任主席,被称为“美国精神分析学之父”的布里尔创立了纽约精神分析学会。

在俄国,也引起了一些人对精神分析学的兴趣。奥希波夫(M。E。Ossipow)及其同事翻译了弗洛伊德的著作。1909年莫斯科出版了《精神治疗法》。莫斯科科学院还为优秀的精神分析学著作颁发了奖金。

在欧洲,荷兰艾姆登(VanEmden)亲自来维也纳向弗洛伊德拜师求教,而奥古斯都·斯塔克(J。Strke)于1905年起,就一直在荷兰运用精神分析法给患者治疗。姆·迪艾德医生首次向英国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分会做了介绍精神分析学的报告。琼斯决定返回伦敦开业行医,创立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意大利的格·莫德纳(GeModena)医生翻译了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

这个时期,弗洛伊德也发表不少著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系列的论著。

1。精神分析学系列的论著

(1)《精神分析五讲》(亦译《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1910)

这本书是弗洛伊德于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的邀请,为该校20周年校庆所做的5次讲演汇集而成,翌年首次用英文刊出。该文是弗洛伊德最早论述精神分析的主题和发展的一篇著作。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时间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阐释了精神分析学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概念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精神分析导论》(亦译《精神分析引论》,1916~1917)

这本书是弗洛伊德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在弗洛伊德的全部著作中,或许除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外,本书是流传最广的一部,大约有16种语言的译本。它由弗洛伊德1916年、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为学生开设精神分析学课程的讲稿汇编而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3篇,共分28讲。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全书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精神分析学这门学科的精神实质、理论内涵和方法技术,既是学习精神分析学的入门读物,又是研究精神分析学的必读著作。

(3)《精神分析运动史》

此文是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学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发表于1914年。全文共分三部分:(1)阐述了大约1902年前精神分析学发展史,包括同布洛伊尔的合作与分离,独自提出迁移宣泄法,形成压抑和阻抗理论、幼儿性欲假说,以及作为潜意识来源的梦的解析和开拓。(2)阐述了大约1910年前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第一次开始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以维也纳与苏黎世学派联盟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主要贡献,以及精神分析运动在欧洲和美国的兴起。(3)阐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组织建设、学术活动和分裂,包括地方组织的建立、前四届国际局势分析学代表大会的活动、同阿德勒和荣格的根本分歧,以及弗洛伊德对他们的严厉批评。

2。元心理学(亦译“心理玄学”、“后设心理学”,metapsychology)系列的论著

(1)《本能及其变化》

此文是弗洛伊德关于本能问题的一篇专论,发表于1915年。他从不同角度分析说明本能(instinct,相当于德语中的Trieb)“介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边界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强调本能源于机体能量贯注的心理表征,并指出这一基本概念所涉及的问题,如本能的原动力、目的、对象和来源,以及描述性本能的一般性质所采用的方法等。它对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三大理论支柱之一——本能论具有重要价值。

(2)《压抑》

此文是弗洛伊德关于压抑问题的一篇专论,发表于1915年。其中对压抑的本质、种类(原始压抑与固有压抑)、归因、结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文和《潜意识》、《有关移情的观察报告》等12篇论文,均系元心理学方面的专论。它对领会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和防御机制有重要学术价值。

(3)《论潜意识》

此文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阐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发表于1915年。主要包括:(1)对潜意识概念的辩护。他认为,提出潜意识的假说是必要的和合理的。(2)潜意识的两种含义。依据心理地形学观点既界定了描述意义上的潜意识(即前意识)和系统(动力)意义上的潜意识的区别,又阐释了潜意识与前意识、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3)潜意识情绪。弗洛伊德论述了潜意识情绪、感情、情感的存在和三种变化形式(保留、转变和压制)及其重要性。(4)心理地形学与压抑的动力,用地形学、动力学、经济学的方法对某种心理活动做了元心理学的描述。(5)潜意识独有的特性,如相互不存在矛盾、原发性过程(贯注的活动性)、无时间性、以心理现实代替外界现实等。(6)两种系统间的交流。阐述了潜意识与前意识(或意识)系统之间交流的广泛性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7)对潜意识的评估。从对神经症的分析中具体揭示了潜意识与前意识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了人的心理活动两条运作的途径(即本能—潜意识—意识;外部—意识和前意识—潜意识)。可见,本文对理解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理论支柱和心理地形学具有重要意义。

3。弗洛伊德主义领域的著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