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火焰,
永远觉醒的睡眠。
沁舌的甜蜜,
有相辅相成的苦乐交融。
有从极乐巅峰降到丧失的深渊,
也有从冰点的山谷飘**到虚幻的太空,
各种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怎样,他们的爱情始终贯穿着一个主调,这就是双方之间的真挚感情。
由于没有钱,四处也借不到足够的钱,婚礼被迫延期了好几次。直到1886年9月10日,弗洛伊德30岁,玛莎25岁时,他们才结婚。当天,弗洛伊德颇有风趣地说:“这样揭开我们之间30年的战争。”然而,在婚后53年的生活岁月中,他们“战争的唯一痕迹”则是如蘑菇应不应该连柄一起烹饪之类而已,甚至在婚前开玩笑一星期要吵一次的诺言,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婚后弗洛伊德对玛莎的态度还是有明显的不同。
结婚时,家庭主要是靠玛莎的舅舅、姨妈、叔叔、姑姑们馈赠的2000美元建立的。婚后头几个月,弗洛伊德月收入只能得到约45美元,而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却要120美元。当时经常借债,玛莎的妹妹明娜给予帮助,甚至还典当过哥哥伊曼努尔送给弗洛伊德的金表。
弗洛伊德夫妇有三个男孩、三个女孩:
大儿子琼·马丁(JoanMartin),1889年生,其名是为纪念在法国深造时的导师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Charcot,1825~1893)而取的。他后来成为银行家,家里后来经济情况好转时专为父亲理财,弗洛伊德也把全责交给他。1931年秋任精神分析出版社经理。
二儿子奥里弗(Oliver),1891年生,其名是为纪念英国近代革命家奥里弗·克伦威尔(Oliverwell)而取的。他有过人的天分和渊博的学识;个性很好,但患神经症(neurosis)。弗洛伊德的疼爱溢于言表,心理负担亦很重。纳粹上台后,他移居法国。
小儿子厄恩斯特(Ernst),1892年生,其名是为纪念弗洛伊德的恩师厄恩斯特·布吕克教授而取的。1916年10月曾到意大利前线服兵役。1919年随同父亲参加了第5次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后因纳粹统治移居英国。
大女儿玛蒂尔德(Mathilde),1887年生,其名是为纪念弗洛伊德的好友玛蒂尔德·布洛伊尔而取的,作为长女,她的诞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二女儿苏菲(Sophie),1893年生,1920年去世。弗洛伊德认为“残酷的命运夺走了我们热爱的苏菲”。
小女儿安娜(Anna,1895~1982),她是弗洛伊德最宠爱的女儿,同时兼父亲的秘书、知己、代表、同事与护士长多重角色。她照顾晚年生病的父亲达16年之久,直到去世。安娜后来在伦敦继承了父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获美国克拉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多所院校名誉博士学位,并授予大英帝国骑士爵位。
弗洛伊德一家不仅夫妻之间而且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甚好。尽管弗洛伊德一生内忧外患、十分坎坷,但玛莎竭尽全力为其排忧解难,让他生活得舒适愉快。玛莎既是一个贤妻良母,又是一个令人钦佩的管家。“她永远把丈夫的舒适和方便列为第一要义”。弗洛伊德既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慈父,又是一个溺爱孩子的爸爸。弗洛伊德经常说:“人生有三件事不能打经济算盘,那就是:健康、教育和旅行。”教育孩子自立、自重、自爱、自由,家庭充满友善、和谐、欢笑的气氛。弗洛伊德经常在星期日带孩子们去野游、采集和钓鱼。每当孩子们患病的时候,他总是心焦如焚。他大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差一点死于白喉。在情势危机的时候,心乱如麻的弗洛伊德问她最喜欢什么东西,他得到的回答是“草莓”。那时草莓已过了季节,但在一家有名的商店里,还可以买到。弗洛伊德不顾一切地去采购到手。就在她要吞第一个草莓的时候,引起了一阵咳嗽,把梗在喉头的那些白喉假膜吐了出来。第二天起,她的病就日渐好转。人家都说,一个草莓和一个爱子心切的父亲救了她的小生命。不管他的儿子还是女儿,他们后来的发展,都很令人满意。
弗洛伊德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很快就生活在日益安详自在的环境之中。每当我们听到孩子的笑声,我们就认为那是我们所遇到的最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随着弗洛伊德事业日益取得成就,六个孩子的成长,不仅整个家庭更加美满幸福,而且事业前景也更加广阔美好。
四、医师生涯
(一)从事临床实践
1881年,25岁时,弗洛伊德自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在布吕克生理研究室工作。从1881年5月到1882年7月,在这15个月期间,弗洛伊德已不再兼顾听课,而是全副精力地投入到神经生理学与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工作,他顺利地完成了研究项目和大学助教的职务。
尽管弗洛伊德有了工资,但他的收入仍然很微薄,每月只能得到40美元的收入,父亲已67岁,家里又有七个孩子需要抚养,订婚已多年,还借债近580美元,故弗洛伊德难以承担赡养父母弟妹的重担,也难以为结婚准备必要的资金。由于这种日渐困窘的经济状况,婚姻与家庭负担的压力,以及布吕克教授的劝导,使弗洛伊德在人生道路上开始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即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临床医疗工作。
正像弗洛伊德在《自传》中所写道的:“1882年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那一年尊师布吕克见我经济上有困难,认为我父亲的想法虽高尚但却毫无远见,他极力劝我放弃理论研究工作。我听从了他的劝告,离开了生理实验室,来到维也纳综合医院当了一名临床助理医师。”
这一职业上的转变,使弗洛伊德失去了三次成名的机会:一是创立神经元学说,正如前述,他在布吕克教授的指导下,对神经元的研究已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二是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病理学家,他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如不改变职业的选择,肯定会成为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病理学家。三是可卡因麻醉剂的发现者,他参考许多文献,以自己为被试,发现可卡因(旧称古柯碱,e)具有增强耐力、提高心理素质等作用。经过数十次试验后,他把结果告诉了挚友布洛伊尔,除在自己心情烦闷时服用少量可卡因外,还给他的妹妹、玛莎及一些朋友寄过可卡因。但因看望分别已有两年的未婚妻而匆忙中断了对可卡因的研究。他的同事柯勒(CarlKohler)无意中听到了弗洛伊德有关这种药物的谈话以后,在动物眼睛上做了决定性的实验,并在海德堡眼科学学会上做了演示。由此,柯勒当然地被认为是可卡因局部麻醉的发现者。不过,1884年弗洛伊德曾发表一篇16页长的《论可卡因》的论文,论述可卡因的效用。“这篇文章被认为应该部分地为可卡因在欧洲和美洲的流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