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骑著牛缓缓地走在前面,老牛偶尔还会停下来吃两口草。
徐辞到了这也不急,慢慢地跟在后面。
远山犹带叶初黄,薄雾轻纱绕岭旁。
季节入秋,山色也入了秋。
约莫半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了一条岔路口。
牧童指著其中一条路说道:“从这里一直走,会见到一颗很大的树,然后看向右手边的山,翻过它就能见到大路了。”
徐辞下马,从腰间拿出一把铜钱,递给牧童。
“多谢带路了。”
谁知牧童摇了摇头道:“书上说,无功不受禄。”
“但你帮了我。”
“顺路而已。”
说著他又用柳枝轻轻打了下牛屁股,老牛便往另一条山道走去。
之后徐辞按照其所言,一路直走,果然见到了一颗大树。
然后望向右边,那里有一座不算很高的山。
徐辞牵马上山,在半山坡处见到了一处不大的水潭。
潭水清澈,水面如镜。
东行百余步,他在森森古木间,发现了一座不知已经废弃了多少年的亭子。
亭周杂草丛生,六根柱子腐朽不堪,遍布虫蚁,亭盖也倾覆在地,爬满了青苔。
此地虽人跡罕至,但有一古亭並没有多奇怪。
毕竟古今多有山水客,在此地造亭也是有可能的。
正当徐辞准备继续向前时,亭子四周却仿佛光阴倒转——亭柱虫蚁消失,重新变得光亮,亭盖也褪去青苔,飞回顶上,一如最开始的样子。
而在亭子的入口处,杂草消失不见,露出了下面的青石小径,一路延伸到徐辞脚下。
亭中也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灰袍书生,正端坐在石桌前看著某本不知名的典籍。
徐辞微微皱眉。
毫无疑问,眼前这书生是鬼。
但他身上却没有一丝的鬼气,反倒是有著与山林相近的幽深空灵的气质。
这时,书生似乎也注意到了徐辞。
“道长既已来此,何不入亭一坐?”
徐辞自然不惧,便举步入內,与其对坐。
书生將手中典籍放下,问道:“道长可是前来找我麻烦的?”
徐辞摇头:“不是。”
“那就好,”书生笑了笑,“不然我此番故地重游,再丟一条命,可就见笑於诸多好友了。”
徐辞抓住了某个关键词:“故地?”
“此乃我身亡之地。”
书生面色平静,仿佛口中说的是別人。
“昔年我来此山游览,忽天降大雨,便来到这亭子驻足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