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落座,帝不发话,皆沉默。
片刻,李隆基开口:“太平走了。你们也活了下来。”
他目光依次扫过三人。
“现在,你们想要什么?”
没人回答。
“李守德。”他看向李德智,“你要御史台,是为了监察,还是为了刀?”
“为了规矩。”李德智首视皇帝,“没有监督的权力,迟早变质。”
“董延。”皇帝转向董艺海,“你推的人,个个出身寒微。你是替寒士发声,还是为自己铺路?”
“臣只为政务顺畅。”董艺海低头,“世家垄断要职己久,该换血了。”
“刘清平。”皇帝最后看向刘秋宁,“你递的名单里,有个叫林七的。他是你推荐的?”
“是。”刘秋宁平静回应,“此人懂药性,会记账,适合医署文书。”
李隆基没再追问。
他起身,走到窗边。
“你们都在分遗产。”他说,“但别忘了,遗产是谁给的。”
三人脊背微紧。
“我可以给你们位置。”皇帝背对他们,“也可以随时收回。”
说完,他走出偏阁。
高力士留下,默默递上三件物事。
给李德智的是一枚铜印,无文,仅刻一“信”字。
给董艺海的是一卷空白诏书皮,内夹一页薄纸,写着“山东孔氏愿附新政”。
给刘秋宁的是一包新药粉,标签写着“安神定志”,但瓶底刻着极小的数字:七。
三人接过,未言谢。
高力士临走前,低声说:“陛下说,三天后,要看结果。”
他们走出太极殿。
夜风穿廊,吹动衣角。
李德智握紧铜印,指节用力。他知道,这不是奖赏,是催命符。
董艺海将空白诏书收入内袋,眼神冷了几分。他知道,皇帝在逼他表态。
刘秋宁掂了掂药粉包。七日追踪剂。他在心里记下时间。
宫门将闭。
三人分道而行。
李德智回府,立即下令召集心腹,商议如何加快渗透御史台。
董艺海归宅,取出密格中的旧信,重新誊写,准备明日送出。
刘秋宁回到药房,打开药箱暗层,取出一份未登记的学徒名单。他在“林七”名字旁画了个圈。
就在这时,政事堂值房内,一卷待批的文书静静躺在案头。
那是最新的御史补缺名单。
墨迹未干。
最后一行,多了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