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红婴仔简介 > 第23章 营养粥(第1页)

第23章 营养粥(第1页)

第23章营养粥

满六个月左右,小家伙的下颚正中门齿区冒出两颗白牙,宛如红色田土上钻出新笋,煞是奇观。

二十颗乳牙一颗颗出土,得长到两岁半至三岁才齐。漫长的“萌芽”阶段,每有新牙报到,便得经历流口水、牙床痒、情绪不佳甚至胃口变差的程序,可见成长之艰辛,连一口牙都得来不易。

老一辈的常说,小孩长牙时会发烧、泻肚子。医学上的解释是,牙齿钻出时会引起牙龈局部发炎反应,促使体内白细胞增加,进而影响大脑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因而体温略微升高,但不致持续太久。至于泻肚子,也许是牙床痒想磨牙,小娃娃不管抓到什么即往嘴里送(真实的案例:啃拖鞋、咬沙发椅底下沾满尘灰的原子笔套,愈是找不到的东西愈会在他的嘴里发现),吃到脏东西才导致腹泻。那阵子,我把地板擦得比自己的脸还干净,三两天就用玩具清洁液泡洗小狮子、小铃铛、小钢琴、小猴子、小皮球、小积木……让他尽情啃咬玩具伙伴们。如此战战兢兢,总算小家伙没因长牙而泻肚。然而,我还是付了代价,抱着时,他一牙痒就咬我,啃骨头似的,痛得我哇哇大叫,不仅两边肩膀一片瘀青,臂膀内侧最柔白部分也是处处齿痕,我这个做妈的顾不得修养,直骂他:“不肖子!竟然啃你老妈牛排(我肖牛)!要不要加黑胡椒呀?”

这时期因消化能力较好,渐渐可以加重副食品的内容与分量。从麦糊、米糊至粥,果泥、菜泥至肉泥,为了培养良好且均衡的饮食习惯,每天都得搬出“家家酒”道具,制作新鲜美味的食物。

起初,为了方便,我买各种口味的小罐装婴儿食品,豌豆泥、牛肉泥、菠菜泥等,拌入熬烂的稀饭中,作为正餐。大约七八个月左右,我开始亲自烹调小家伙专属的什锦粥。

我必须不厌其烦地记录制作过程,让有机会看到这段文字的孩子们了解,煮一锅给婴幼儿吃的稀饭,是如此麻烦、累人。

首先,将买来的大骨或支骨剁断,加水熬成排骨汤,酌量加入醋,让骨头中的钙质释放出来。约需熬一两个小时,放凉后置入冰箱,次日取出,将浮在上层的白色油脂去掉,只用排骨原汤煮稀饭。

菜料方面,将魩仔鱼、高丽菜、胡萝卜、豌豆(去膜)、马铃薯、洋葱、番茄等剁碎,米洗好,一起倒入排骨汤中熬,水滚后转小火,大约需一个钟头,才熬成一锅入口即化的营养粥。刚开始,为了保持食物新鲜度,我只熬一小锅,因而隔日便得洗洗切切剁剁熬熬,累得快要大喊救命。后来,路不转人转,自行研发改善之道,换成一次熬四五日分量,拨一半储入冷冻,另一半现吃,待吃完再取出备份的滚煮即可。

除了主粥,我也不时变换配菜,地瓜、豆腐、蛋黄、蒸鱼、青菜、冬瓜、胡瓜……这些都是不宜丢入粥中熬煮的,必须随煮随吃,保持新鲜以及美味。为了省事,我买了数个保鲜小盒,有的装蛋黄,有的装鱼肉,或装豆腐,每盒分量不多,约可吃两三次,置于冰箱。待吃饭时,盛一碗粥,再装一碟配菜,分别以微波炉弄热,再喂食即可。

在制作宝宝营养粥的过程中,我的学妹珠美教了我很多“步数”。她是个非常好学的妈妈,在育儿知识方面,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她的熙宏宝宝与小家伙只差四天出生,我们都是初掌妈妈兵符,因而非常了解对方在说什么、忙什么。

她教我买无刺的鲷鱼片,以姜片清蒸后,压成鱼肉泥用保鲜盒储存,这一招解决了准备鱼肉的烦琐与剔除鱼刺的麻烦。

在厨房里磨了一阵之后,我忽然顿悟,其实只要把管理办公室的那套规则拿来管理厨房及家务就对了,万法归宗,擒住牛头就不需细数牛毛把自己累毙。于是,渐渐设计出较为迅捷的作业系统,不致因熬煮小家伙的营养粥而弄得人仰马翻。(虽说如此,这事儿还是挺累人的!)

做妈妈的都希望给宝宝最好的照顾与营养,潜意识里藏着唯恐成长落后的焦虑,因而一双耳朵宛如顺风耳,只要听到DHA、铁质、β胡萝卜素、比菲德氏菌……全身立即进入备战状态,检阅自己的宝宝是否错过什么关键性营养,要是有人提供“临床经验”(临婴儿床的私家秘方),为了保险,也是照单全收。

理智上,我知道只要均衡地摄取六大类食物,养成不偏食习惯,小孩自会正常地成长。但在情感上,我也不免成为焦虑俘虏,愈是道听途说的道理,愈有力量。

人家说,摆几片姜可祛胀气,我就在粥内放姜。人家说,蒜头不错,我就拍一两粒蒜头放进去。人家说,多吃香菇可增强免疫力,我就泡一碗香菇水倒入。人家说,薏仁乃百谷之王,那好,我就舀几匙薏仁粉同煮。人家说,吃脚补脚,用鸡脚熬汤煮粥,将来小孩的脚力较好。行,咱们就去市场买一堆鸡脚来“焢汤”。人家又说,胚芽米好,我就用胚芽米熬粥。反正,只要抱着“人家一说,我就列入参考”的原则,应该不至于错失太多育儿妙方。

母亲曾说,当年她到处向人要母鸡的第一枚蛋给我吃,据说吃了这种蛋会聪明过人。于今想来,不觉莞尔。母鸡的第一个蛋与第二个蛋,都是富含蛋白质的蛋,没什么差别。但做母亲的宁可采取一万也不要万一错过,她四处向村人索蛋的情景,与我“听得人家说”便火速加料的模样,如出一辙。

这是乐高玩具里的小偶,满四个月后,他变成你的心爱玩伴。吃麦糊时,你要他陪你吃,睡觉时,也要他一起睡。我们叫他“小弟弟”。

辛辛苦苦熬了粥,小祖宗不见得赏光。听过许多喂食失败的案例,做妈妈的简直快陷入疯狂,大人小孩都视吃饭为畏途。我很怕这种事发生在我与小家伙身上,因而事先思索如何鼓动一个七八个月大婴儿的食欲,让他觉得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吃饭像游戏、演话剧般充满笑声。

第一步,我绝不勉强他吃多少。第二,我们养成在固定地方喂食的习惯,他也颇能接受坐在餐椅上吃饭。第三,食物必须保持温度,一旦变凉、出水,那味道十分恐怖,大人都咽不下的东西怎可要求小孩乖乖吞下?第四,尽可能地以鼓舞的口吻、赞美的语句喂他吃饭。

我相信自己有一点演戏天分,常常把吃饭变成一出母子同台演出的戏剧而不是例行公事。我们有好几首改编的“吃饭歌”(“世上只有吃饭好,大鱼大肉吃到饱,吃完还要吃水果,美得受不了”“小猴子吱吱叫,肚子饿了睡不着,吃完香蕉还没饱,再来炸鸡跟薯条”“我现在要吃饭,我现在要吃饭,我若是吃不饱我就会回家来找你”……),虽然通俗得很,但颇能带动食欲。我们还有“伴饭小天使”,每次吃饭前,我会问他:“你要谁陪你吃饭呀?小弟弟还是小狮子?”他最喜欢带乐高玩具的小人偶,我们称它“小弟弟”,它简直变成忠实伙伴,每天站在餐台上陪小家伙吃饭。我也会给他一套餐具,碗、汤匙、小杯子,让他敲敲打打,一面吃饭一面跟餐具玩。最重要的是,他每吃一口,我就用夸张的动作(亲他或鼓掌)表达我的鼓励、赞赏、惊讶、崇拜、羡慕……当我持匙送至他嘴边时,也不时做出“给妈妈吃一口好吗?求求你给苦命的妈妈吃一口好不好?”的哀求状,他的表情明确地拒绝,张大嘴巴引领等待,恨不得立刻含住那支汤匙。我深信,适度的竞争气氛会激起本能斗性,使小孩更迫切地想要“抢食”。

每天午、晚餐,主粥、配菜加水果,小家伙渐渐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大人决定小孩的进食方式确是不假,小家伙对那锅不加任何调味品的“综合饲料”显然完全接受,或许,关键在于我这个妈妈不以厨艺见长,乃以气氛取胜吧!(当然,这也是一件很累的事。)

满八个半月时,他的体重是十点八公斤,身高七十五厘米,身体发育曲线接近九十七百分位,块头比同龄小孩壮,我向友人戏称他是相扑界的明日之星。

从事畜牧业的玫秀说,小猪仔每吃三公斤饲料就得长一公斤肉(厉害的,吃一公斤饲料长一公斤肉),六个月后可望达到一百一十公斤。业者无不想尽办法提高“饲料换肉率”,以保证盈收。有时,连提高零点一公斤也得拼,别小看这小小的数字,对大厂而言,可能关乎每月近两百万的业绩差额。

她见到小家伙时,眼睛一亮,大赞他的“饲料换肉率”甚高,养这种小孩真是赚到啰!

我觉得这赞美太新奇了,比“头好壮壮”更生猛、粗勇、有力,值得捧腹大笑,并志之以示不忘。

【密语之十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