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红婴仔读后感 > 第27章 病(第1页)

第27章 病(第1页)

第27章病

最怕小孩生病,但至今未听说哪家小孩不生病的。

满六个月以前,小婴儿体内尚有妈妈给他的抗体,较不易生病。当然,少出门也是原因之一。一跨过六个月门槛,抗体消失,再加上出门访友兜风的机会多了,宛如一张白纸的小身体,从此必须身经百战以建立自己的抗体库。

换言之,平常嚷着累呀烦啊都不算什么了,照顾生病的孩子才是“累之极品”。

由于担忧孩子生病的心理压力日益加重,甚至自觉接近轻微的焦虑状态,所以买了有关婴幼儿医疗保健的书籍阅读,概略地了解发烧的机转以及各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有个轮廓,才不至于阵脚大乱。

然而,我仍旧觉得这方面的书籍过于简略且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像我一样求知欲旺盛的新手妈妈。我也发现,婚前每月花不少钱购买书籍杂志,但几乎没买过医药类书籍,以至于自己的医疗常识游走于似是而非之间。像我这样的人一定为数不少吧,晴空万里时脑子里没半支伞影,等到需要了,又不知伞在哪里?

如果是自己的身体也就罢了,偏偏是脆弱的小婴儿,做父母的得完全负起照顾的责任。此时,若有认识婴幼儿疾病密集班或训练妈妈成为家庭医护员的课程,我一定连夜报名参加。

(各行政区内的卫生所,除了呼吁实施家庭计划、推行优生观念之外,难道不能扩充业务,举办上述课程?)

第八个月初,正是寒冬时节。某日夜晚,我习惯性地摸小家伙的额头,有点烫手,拿耳温枪一量,三十八度半,果然发烧。

那晚根本别睡了。发烧让他不舒服,翻来覆去又哼哼唧唧的,小孩睡不好,大人怎可能合眼?两只老猫熊(长期睡眠不足,两人的黑眼圈甚明显)商议结果,先给小家伙少量普拿疼退烧,天亮再看医生。

次日,感冒症状出现了,流鼻水加上轻微咳嗽。知道是感冒比较放心,若是不明原因的发烧更叫人担忧。医生开了药,多休息、多喝水、少去公共场所,大家都会背的。

开药的医生不会教你如何喂七八个月大的小娃儿吃药,坊间有多款喂药器,看来都抓不住宛如泥鳅般抗拒的婴儿嘴巴。还是回归老祖母那一套,备一根大汤匙,以手捏住小孩下颚迫其张嘴,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持匙灌药,咕噜,小婴儿正要放声哭叫示威,药已下肚,真是一根汤匙打遍天下无敌手。虽然手法冷酷无情,但终于获得最后胜利。

我从小看阿嬷、妈妈用这种“暴力”对待生病的我们,早已习得真传。不过,我的手法经过改良比较温和,尽量不刺激小宝宝的畏惧感,若让他心生恐惧或厌恶,喂成一次,第二次他就不依了,甚至把吃进去的药全部吐出来。

改良之道,汤匙小一点,语气温和一点,哄他、安慰他、鼓励他、赞美他。别以为七八个月的小娃娃听不懂,他不仅懂,而且会因为父母的一番眼泪告白或深情演说而鼓起前所未有的勇气,乖乖吞下药水,再吞下几口温水,然后露出“啊!我终于向自己证明,我做到了”的胜利表情。

(每次喂药,若孩子爸爸在家,他就夸张地鼓掌、喝彩,其炽烈之状不输观看NBA冠军赛。从小家伙的角度看,或许理解成:“只要我喝下汤匙内的怪东西,就可以看到爸爸变成土人跳很奇怪的舞……”)

喂药不难,但是帮不会擤鼻涕的小娃娃清除鼻涕着实困难。若不清,鼻涕积在鼻腔内妨碍呼吸,弄得他烦躁不安无法入睡。要清,怎么清除?

看过卓别林《孤儿流浪记》(TheKid)的人,想必对那个倒霉的“小男人”阴错阳差被迫捡回弃婴又顺理成章抚养之,继而建立父子亲伦的过程印象深刻。这部片子内涵丰富,提问了亲情伦理的先天性与后天性。不过,最让我笑出眼泪的是,做爸爸的一早起来帮小孩挖耳垢、清鼻涕的那几幕。所谓亲情,常常借由极细腻、微小的事件流露出来,无法传授也不能模仿,只有亲自照顾孩子,对他放了爱的人会自然而然为孩子清除身上的秽物、脏垢,这些在他人眼中视为肮脏、恶心的东西,做父母的却一点也不以为意,甚至做得乐此不疲。(想一想小时候,哪个小孩没被妈妈追着跑,一路大声嚷嚷,只为了缉捕孩子脸上那两管浓浊的鼻涕。)于是,我不禁联想,人类的“秽物伦理学”与黑猩猩家族之间相互梳理毛发、抓咬小虱子应该都是亲情的高度表现。

回到小家伙的鼻涕吧!即使以柔软的面纸擦拭流到鼻孔口的浓涕,仍无法悉数揪出窝在鼻腔深处的异物,况且频频擦拭已使他非常不悦,强烈摇头表示抗议。为了让他舒服点,我只好抱着他睡觉,半躺的姿势使他的呼吸稍为顺畅些。

我受不了那些鼻涕。用吸鼻器吸之,用过的人一定了解那玩意儿中看不中用,最管用的原始道具还是妈妈的嘴巴。于是,我真的凑近小家伙的鼻孔,咻咻两声,所有的烦恼都解决了。

喂生病的婴幼儿吃药,简直比制服反叛军还艰苦。幸亏我是拐骗老手,加上“二匙一碗”灵活运用,堪称顺利。后来,更动用“影子部队”(给妹妹看,跟小熊说姚远吃药最乖……)激发其荣誉感,亦能顺利过关。然而,这不值得夸耀,能让小孩不常生病的妈妈才是荣耀的。

“天啊!真是脏死了!”有人会这么说,我相信在当妈妈之前我也会这么说。有个朋友帮她的小侄子洗屁股时需戴上医护人员用的塑料手套免得沾了手,等她自己当妈妈,我问她:“你帮你小孩洗屁股还戴不戴手套呀?”她笑得傻傻地:“戴什么手套,用手洗才知道便便的软硬度哩!”

做母亲的可以忍受秽物,但不能忍受她的孩子不舒服。

我从来不知道我这张妙语如珠的嘴巴还是一台优良的吸涕机,总之,小家伙舒服多了,睡了好觉,几日后即痊愈。

当做妈妈的变成吸涕机,做爸爸的还能闲在那儿不管事吗?

住家院落栽植花草,易招蚊虫。清早、黄昏之时,饿蚊群出,只要有人经过,被咬得比少林寺法师烧的戒疤还浑圆漂亮。我们尽力做好防蚊措施,仍难免有漏网之蚊潜伏入境。蚊子乃天生美食家,不屑叮老皮坏了毒针,它专找小婴儿针灸一番。

“惨了,这下子比‘宋七力’还多两粒,变成‘姚九粒’了!”我说。才一会儿工夫,蚊子把午眠中的小家伙叮得手、脸都是包。

只要市面上找得到的对付蚊子的军火,我们都买全了。蚊香、电蚊香、**电蚊香、驱蚊器、捕蚊灯……积起来赫然是一座小型弹药库。不过,孩子爸爸怕这些化学毒药用久了对小家伙不好,因而只敢用捕蚊灯,每次一开,霎时一阵霹雳闪电,甚为吓人。事后检验成果,似乎是飞蛾昆虫居多蚊子甚少,后来那盏灯像遭鬼似的一阵噼哩,青幽幽的光一闪一灭,就这么完啦。

从此,孩子爸爸学武松空手打虎,他变成缉蚊工人。半夜三更,卧室里进了蚊子,他就别睡了,框上眼镜,眼巴巴伸着脖子寻蚊,有时一晚上起来三四回。才躺下,天亮了。

孩子姑姑送来一把电蚊拍,我们的抗蚊战争立刻反败为胜。发明这玩意的人一定是个恨蚊入骨的网球高手,或许常在打网球时被群蚊叮咬,顺手以球拍回击因而产生创意。总之,这把可爱的电蚊拍扭转了孩子爸爸的运动生涯,古诗有云:“轻罗小扇扑流萤”,我们家是大男人执拍扑流蚊。这种网拍采电击原理,待蚊子停定,执拍移近,按下电钮,扑哧一响,闪出一星小火,蚊子立即毙命。

某日,友人来访,忽见一只黑蚊贼贼地飞过,停在墙壁上,孩子爸爸立即抡出法宝伺候。友人见之大喜,说这玩意儿已成为他们系上的必备兵器,各研究室墙角莫不斜立一把电蚊拍,做不出研究时,执拍寻蚊,也是一乐。同事之间偶尔也会交换心得,如何以电蚊拍“BBQ”苍蝇、蟑螂……

若说在烦琐且疲惫的育婴过程还挤得出什么乐事,或许打蚊子也算一件罢。而电蚊拍,实在应该系上蝴蝶结,帮它照张相,置入孩子的相簿,以志其陪伴小宝宝成长的功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