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国说说不尽三国的意思 > 02 崩局前的返照 灵帝刘宏的最后风光(第1页)

02 崩局前的返照 灵帝刘宏的最后风光(第1页)

02崩局前的返照:灵帝刘宏的最后风光

大阅兵

灵帝弄好了西园八校尉,紧跟着,他就搞了一场大阅兵,地点是京都洛阳的平乐观。

事先,在平乐观前造好两个高坛。一个大坛,设立十二层华盖,高十丈;一个小坛,九层华盖,高九丈。总之,小坛明显比大坛低了一个等级。

公元188年的十月十六,灵帝披上甲胄,带着大将军及文武百官,华丽丽地进行阅兵。灵帝登上大坛,命令何进登上小坛,两人往坛上一站,何进比他矮一大截。官员们瞧着,心里都跟明镜一样,心想皇上这是向全天下示威,挤兑大将军呢!

几万步兵骑兵列成整齐的方阵,威风八面地从坛下走过,接受皇上的检阅。然后,灵帝亲自披甲上马,庄严地绕阵三圈。叩拜声此起彼伏,真是又热闹又雄壮,好不激动人心!

灵帝心气十足,就问身边的讨虏校尉盖勋:“爱卿看朕观兵讲武,这场面棒不棒?”哪知这忠臣盖勋是个愣头青,立刻回答:“臣听说先皇炫耀德行,不炫耀武力。现在,贼寇都在边境,您却在京都阅兵,真不显得您多有本事,倒是很穷兵黩武的样子!”灵帝一愣,心想,这盖勋还真是名不虚传,果然敢说!灵帝非但没生气,还笑了:“好!朕与卿真是相见恨晚。别人从来不敢像你这样跟朕说话!”

其实,灵帝阅兵,表面是炫耀武力,震慑反贼,实际上还是为了打压何进,所以盖勋说他“穷兵黩武”他觉得没什么,反倒对盖勋更器重了。

这场阅兵很炫很酷,灵帝抬高西园军的意图也达到了。然而,不久……他就有点儿傻眼了。或者很可能是,他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所以才要阅兵,想给刘协铺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场阅兵,竟然成了刘宏最后的回光返照!

那么现在,周边四境,幽州、凉州及各路反贼们,又怎么样了?

“拧巴组合”之董卓皇甫嵩

先来看凉州。

这时,马腾、韩遂这两位西羌大咖终于混到了一起。两人仍然遵守凉州的惯例,谁都不当头儿,又去找了一位叫王国的,给他俩当领导。

王国统率着西羌大军,开始祸祸了。王国这次围攻的地点是陈仓,在右扶风,现在的宝鸡市。

灵帝再次任用皇甫嵩平叛,就算张让他们不乐意,他也不管了。灵帝以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领四万人去讨伐王国。左将军和前将军,在军阶上差不多,但灵帝说了,皇甫嵩是统帅,董卓得听皇甫嵩的。但这一个“前”一个“左”,不分高下等级,可给这一战增添了不少花絮。

董卓本来谁都看不上,这次军阶又差不多,更不想听话了。刚一发兵,他就跟皇甫嵩怼上了。

董卓说:“现在陈仓危急,快点儿去救!”

皇甫嵩说:“不行。百战百胜虽然厉害,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更厉害。陈仓虽小,可城池守备坚固,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王国虽然强,但他久攻不下,士兵必然疲惫,等他疲惫之后再攻击,这才是全胜的办法,为什么要着急救援?”

皇甫嵩这是“疲兵之计”,已经胸有成竹了,可董卓不以为然,他又不能不听皇甫嵩的,心里自然不乐意。

结果,真像皇甫嵩预料的那样,王国围陈仓,果然攻了八十天没攻下来!皇甫大将军还是厉害啊!董卓一看自己不如人家,就有了一丝恨意。

眼看到了来年春天,即189年二月,王国还没攻下陈仓!羌人真是坚持不住了,士兵个个疲惫不堪,只好撤了围。

皇甫嵩立即下令,全军追击。不忿的董卓又来整事儿,跟皇甫嵩说:“不行!兵法上说,穷寇勿追,归众勿追,不能追!”穷寇,就是走投无路、必会拼死一战的士兵;归众呢,指的是归心似箭的回家士兵。

皇甫嵩没办法,还得跟董卓掰扯:“不对。之前我不攻击,是为避敌人的锋锐;现在出击,是因为他们已经士气衰败;我追击的是‘疲兵’,不是‘归众’;王国带兵败走,没了斗志,我是以整击乱,也不是去追‘穷寇’。”

皇甫嵩说完,心想没工夫再跟你闲扯,再扯下去,羌人又一溜烟回金城了,什么穷寇、归众,毛儿都不剩了。于是,立即下令进攻。董卓你不是不看好吗?那就断后!最后,皇甫嵩没用董卓,亲自带兵追击,连打了好几仗,节节获胜,最终大败羌人,斩首一万多!

董卓这人可丢大了,处处跟领导对着干,结果处处被领导打脸,野蛮无赖的内心,恨得咬牙切齿。

皇甫嵩和董卓都是凉州人,该算当时凉州人里最牛的两位。皇甫嵩老家是安定,正牌将门之后;董卓老家是陇西,是很有势力的地方豪强。皇甫嵩自幼读诗书,学兵法,受最王道的汉家教育;董卓则从小混在羌人部落,喝酒斗狠,驰骋骑射,跟马超的成长方式差不多。所以,董卓虽然血缘上跟羌人没关系,但性格已经相当羌化。如果说,马超是34个羌人的话,董卓也得有一半多。

董卓常常就像个羌人似的,只顾眼前,不计长远,逞强斗狠,漠视生死。他后来干的那一大箩筐残暴事,从我们后人角度去看,简直不可理喻,罪孽滔天不说,还挺缺心眼。但是,我们这是汉人的视角,我们比董卓更懂得什么是文明。如果换成羌人视角,再来看董卓,那就没啥不正常!羌人本来就这么活的!这也正是皇甫嵩和董卓这对凉州组合的最大差异。

不过,这次互怼,虽然让董卓恨上了皇甫嵩,但战绩相当骄人!羌人们被打得暂无还手之力。闹腾这么久的凉州,暂时消停了。

马腾、韩遂一看王国不灵,就干脆把他废了,又去劫持了一个领导,这个人就是当初忽悠皇甫嵩造反的阎忠。但没想到的是,阎忠没多久就病死了。一时劫持不来领导,马腾、韩遂只好亲自掌权,然后……两人很快就开始互相攻击。可见,对羌人来说,劫持一个领导,还是非常必要的呀!

马腾、韩遂互殴,灵帝可舒心了。眼看这俩内斗不停,力量一天不如一天,再没劲儿祸害三辅地区了,灵帝终于长出了口气。不过,他也快乐不起来了,因为他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好,凉州暂时消停了,下面我们再去看看幽州。

“冤家路窄”之刘虞、公孙瓒

要说怎么处理边境民族,公孙瓒是绝对的鹰派。而且,他这些年在幽州,已经“鹰”得很出名了。

公孙瓒是辽西郡令支人(现在的河北滦县、迁安一带),出身不错,家世两千石的豪门。但他也是庶出,生母身份低微,于是,这个出身就打了大折扣。公孙瓒长得很帅,声音又好听,还能说会道,涿郡太守就看上这小伙了,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安排他跟着卢植念书。然后,他就认识了老弟刘备。后来,公孙瓒还拜到名臣刘宽门下,跟傅燮做过同学。

既然受过两位大儒的熏陶,那公孙瓒该斯文有礼了吧?没有!半点儿也不斯文,倒是贼猛!还很早就以暴怼鲜卑出了名!

那时公孙瓒刚出来做官,在辽东属国当长史,有一次,他跟几十人骑马在长城附近巡逻,正好遭遇了几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一看这阵势,就拉着自家队伍退到一座堡垒旁边,对大家说:“敌人这么多,如果不主动攻击,咱们就全完了。”说完,公孙瓒手执长矛,策马直冲敌阵!看他手里那兵器,居然是两头带刃的!同伴们一看,也都跟着猛冲。

一场小型骑兵对战就拉开了!结果,一番血拼之后,公孙瓒他们杀伤敌人好几十,把鲜卑人赶跑了,自己这边,也损失了一半。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以少胜多,大大震慑了鲜卑。从此以后,鲜卑人再不敢越过长城了。公孙瓒的“鹰”名也一下传开。

公孙瓒喜欢骑白马,他又挑选擅长射箭的勇士几十人,个个都骑白马,作为自己的左右护卫,这就是三国里著名的“白马义从”。我们可以想象,塞外草原上,这一队神出鬼没、所向披靡的白马枭骑,该有多传奇!乌桓人都在暗中互相转告,出门的时候,一定得躲着这位“白马长史”,要是惹怒了他,必会死得很难看。他们还把公孙瓒帅帅的头像画成靶子,拿来练骑射,谁要是射中了,大家就集体欢呼。

公孙瓒就是这样的“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